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引來江河水 灌溉好豐景 『十九連豐』背後的灌區支橕
2023-01-26 07:32: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玉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月26日訊 在農墾建三江管理局濃江農場,農戶曲景印種植的水稻今年大豐收,『自從我們種植的水稻「喝上」了灌區水,長勢特別好!』曲景印笑著說。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總產量達到1552.6億斤,佔全國的11.3%,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十九連豐』的背後,水利建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保障中心副主任朱偉峰介紹,『近年來,黑龍江省積極組織開展大中型灌排工程建設與改造,全省現有大中型灌區332處,灌溉面積達到1900萬畝,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重要支橕。』

  灌區引水灌溉良田產豐糧

  曲景印所在的濃江農場地處三江平原,是黑龍江省的水稻主產區,而這裡曾一度依靠地下水進行灌溉。

  『以前我們灌田都是通過打井使用地下水,由於地下水比較涼,還需要在陽光下曬幾天纔能灌溉。使用地下水費用高,灌溉時間也長,一點不劃算。』曲景印說。

  由於用水較多,且缺少相應的灌區田間配套工程,近年來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為了解決三江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問題,青龍山灌區工程於2015年7月動工興建,而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大灌區工程。

  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青龍山灌區管理站站長姚景輝介紹,青龍山灌區骨乾工程和配套工程於2020年全部建設完成,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稻田輻射面積達到284萬畝。通過對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資源進行聯合調度使用,每年可節約水資源2.97億立方米,比常規灌區節電約15%。

  在談及青龍山灌區投入使用前後的變化,種地幾十年的曲景印有著直觀的感受,『自從用上灌區水,好處可太多了。灌區引來的江水要比地下水的溫度高,可以直接使用,不僅縮短了灌田時間,還能減少用電成本。』

  曲景印表示種植的水稻產量也提高了,『我們家稻田用上灌區水後,水稻畝產增加了100斤,每畝地多賺100塊錢。成本變少,收益提高,大家種地更有奔頭。』

  朱偉峰介紹,『黑龍江省灌區建設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為根本遵循,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合理、現代高效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截至目前,黑龍江省擁有大型灌區33處,設計灌溉面積1600萬畝,中型灌區299處,設計灌溉面積1200萬畝。』

  灌區建設為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室外溫度接近零下15攝氏度,在五常市龍鳳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2期工程建設現場,施工場面依然火熱,大型機械和施工人員正在實施渠道襯砌工程。

  『五常市龍鳳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共分3期,總投資28024.99萬元,主要是規劃重建衛國渠首、改造營城子抽水泵站水機及電氣設備。計劃改造乾渠7條,規劃新建、重建建築物55座,規劃建設堤頂路8條。』龍鳳山灌區管理站站長趙成俊介紹。

  龍鳳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龍鳳山灌區輻射五常市龍鳳山、小山子等12個鄉鎮521個自然屯,灌區總土地面積61.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5.96萬畝。趙成俊介紹,工程實施後,農田灌溉供水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提高了糧食安全和供水安全保障程度,為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奠定了穩定基礎,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趙成俊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3期工程全部建完後,不僅可以穩定水稻產量,還能有效節水0.61億立方米,並且在施工期間能夠解決300餘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都十分顯著。』

  龍鳳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工程建設是黑龍江省灌區建設的一個縮影。2022年,全省共實施五常市龍鳳山灌區、寧安市響水灌區等24處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項目,共落實投資10億元,年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55萬畝,年增加糧食生產能力1.62億斤。

  朱偉峰表示,黑龍江省積極謀劃2023年~2025年灌區工程建設布局,計劃實施49處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項目,新增改善灌溉面積220萬畝。建設一批灌溉規模較大、防御水旱災害能力較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高的大中型灌區,充分挖掘大中型灌區灌溉潛能,有效提昇黑龍江省保障糧食安全的實力。

  灌區永續利用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

  在佳木斯市湯原縣,這裡有一座幾代人接力建設的灌區——引湯灌區。站在引湯灌區渠首大橋上,已經結冰的湯旺河如一條銀色的飄帶,鐫刻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

  引湯灌區是以湯旺河水為水源的有壩引水自流灌區,設計灌溉面積40.24萬畝。經過60多年的建設,西起鳳鳴山,東至永發鄉,橫跨5個鄉鎮、2個國營農場,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灌排體系。

  『在設計之初,是為了解決百姓在種植水稻時免於旱澇交替的困擾。目前,引湯灌區重點工程和節點工程已全部完成,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萬畝。湯旺河水量充沛,水質優良,多年來灌區強化科學配置水資源,為湯原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水源支橕。尤其是近20年的建設發展,引湯灌區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引湯灌區工作站主任徐明革介紹。

  然而,在跨越60多年的建設中,由於建設年限和建設標准不盡相同,引湯灌區部分設施已經處於維護階段。如何讓灌區永續利用,發揮能效?徐明革表示,『在2021年和2022年,我們通過大中型灌區骨乾工程維修養護項目的實施,解決了工程項目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地加強了骨乾工程維修養護的整體水平,保證了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發揮。』

  在省水利廳印發《黑龍江省2022年農村水利水電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深入推進灌區標准化規范化管理,加強灌區農業用水管理,加強大中型灌區維修養護,保證灌區運行安全。

  對此,朱偉峰表示,黑龍江省將進一步加大對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配套完善灌區灌排工程體系,夯實灌排基礎設施,全面提昇灌區水旱災害防控能力、水資源配套保障能力和灌區管理服務能力,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條底線。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