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春李佔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纔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纔。
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纔工作的重要論述,對於加快推進人纔強省建設,加快黑龍江實施人纔振興計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纔驅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纔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纔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纔,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黨管人纔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纔、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纔政策,把各方面優秀人纔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這是全面推動我省人纔工作,發揮地方優勢、發掘區域潛能、提高建設水准的重要遵循。
深刻理解人纔是第一資源,釋放人纔第一資源潛能,使之轉化為促進龍江發展的『第一動力』,就要立足省情,建立健全人纔『留用引育』全鏈條機制,堅持『留、用』並重,『引、培』並舉,營造良好的留纔環境,展現充分的愛纔誠意;體現遠見的用纔膽識,搭建纔盡其用的平臺;開出『誘人』的引纔條件,拿出對癥的聚纔良方;建立完善的育人機制,創新多元的育纔模式。
營造良好的留纔環境
真心愛纔方能精心用纔、悉心育纔。要繼續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思想再解放一些,政策再放開一些,機制再靈活一些,步子再邁大一些。
要留住現有人纔,給予人纔更加充分的尊重、提供更多的禮遇,搭建更優的發展平臺,增強人纔的榮譽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讓人纔在龍江有奔頭、無後顧之懮。借助頒布實施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纔工作實施意見和『龍江人纔振興60條』政策措施的東風,充分釋放用人主體活力、優化人纔創新創業支持、強化人纔激勵獎勵措施、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努力將龍江建設成為聚纔高地。
搭建纔盡其用的平臺
愛纔、育纔,歸根到底是為了用纔。立足省情,要進一步提昇黨管人纔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創新人纔管理、評價、流動、使用和激勵機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纔使用機制。充分向用人主體授權,積極為人纔松綁,為人纔提供共贏發展的平臺和成就夢想的舞臺。
建立科學的人纔評價體系,建立起有人(主體)、有魂(方向與理想)、有道(目標與格局)、有愛(底色與基調)、有術(手段與方法)的評價體系。改變人纔的『高消費』狀況,讓更多有真纔實學的人纔脫穎而出。聚力打造生態、平臺、計劃、服務『四位一體』人纔工作格局,充分激發各類人纔創新創造活力。
圍繞事業需要積極引進人纔
要在人纔引進方面下功夫,緊扣事業需要積極引進人纔,開出『誘人』的引人條件,要用『真心引人、事業引人、機遇引人』,支持用人主體引纔,瞄准頂尖人纔,緊盯領軍人纔,抓好青年人纔,構築潛力人纔『蓄水池』。
要在優化人纔服務保障體系上下功夫。精准對接人纔需求,構建人纔住房、子女就學、配偶安置、看病就醫、交通出行等全方位服務體系,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的人纔環境,讓更多龍江籍優秀人纔回報家鄉,鼓勵『同伴推薦引纔』、『夫妻相隨引纔』、『師生傳幫帶引纔』等多元引纔形式,讓更多海內外優秀人纔匯聚龍江、紮根龍江、建功龍江。
全面提高人纔自主培養質量
競爭說到底是人纔的競爭。人纔的競爭,首先是人纔培養的競爭。在人纔培育方面,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提高人纔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纔』的要求,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瞄准『六個龍江』、緊扣『八個振興』,打造一流人纔培養平臺。
我省已經明確提出重點圍繞支持『雙一流』建設,圍繞服務產業發展需求,促進教育鏈、人纔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打通『產學研』一體化育人模式,建好十大產業『政校企』技能人纔培養聯盟,支持『訂單式』培養技能人纔,實施好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支持計劃,發揮好一流科技領軍人纔和創新團隊的育人優勢,著力培養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纔,造就一批『大國工匠』,為龍江長遠發展育纔儲能。
人纔資源是第一資源,是開啟高質量發展之門的『金鑰匙』。我們要抓住龍江發展的難得機遇,做好人纔『留用引育』工作,切實將人纔第一資源轉化為推動龍江發展的第一動力。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