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用龍江『智慧』守護濕地之美
2023-02-03 08:30:2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唐海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3日訊 俯矙松嫩、三江平原,遠眺大小興安嶺,星羅棋布的湖泊濕地,如一顆顆明珠般鑲嵌在龍江黑土之上。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濕地修復』。我省作為全國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濕地保護工作起步早、經驗足、成績顯著。據國土三調數據顯示,全省濕地面積達516萬公頃。天藍水碧、群鳥翔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龍江各處上演。

  加強修復打造野生動物天然樂園

  2月的紮龍濕地,寒風依舊凜冽。8時,養鶴人李志剛開著載滿500斤魚和200斤玉米的車,前往散養丹頂鶴投喂點。

  『秋季過後,大批候鳥南遷,但紮龍濕地內還有許多留鳥和冬候鳥,我們定時定點為它們准備食物,以保它們順利過冬。』在紮龍濕地養了38年鶴,它們已如李志剛的孩子一般。

  『丹頂鶴非常聰明,它們會記住車的聲音。每次我開車過去,都能看見它們在蘆葦裡穿梭。一旦我把食物擺好,它們就陸續聚攏過來取食。』李志剛說。

  紮龍濕地作為國際重要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蘆葦沼澤濕地,也是野生丹頂鶴數量最多的地區。這裡生活著300餘只野生丹頂鶴,佔全球野生丹頂鶴數量的十分之一。『世界鶴鄉』的美名享譽國內外。

  但少有人知,鶴舞蹁躚、水草肥美的紮龍濕地也曾面臨缺水困境。『為破解濕地缺水困局,自2001年起,紮龍濕地開始實施人工補水工程,至2009年,紮龍濕地從「應急」補水過渡到長效補水階段。目前,已累計補水近30億立方米。』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二級調研員王文鋒介紹,有效補水過後,紮龍濕地的水域面積逐漸增大,從原來的130平方公裡到穩定在600平方公裡以上。蘆葦產量、魚類資源逐漸恢復,水禽鳥類的種類數量趨於穩定,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力保障。

  省林草局濕地管理處處長劉龍海介紹,近年來,我省以自然濕地保護為重點,強力推進濕地修復。全省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5.46億元,實施了一系列濕地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完成退耕還濕面積55.97萬畝,有效擴大了濕地面積,擴展了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空間。

  紮龍、興凱湖、珍寶島、撓力河等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瀕危鶴類等珍稀鳥類的主要棲息地。

  有效監管構建網絡保護管理體系

  中午11時,已巡邏一上午的紮龍濕地管護員潘猛進入臨時管護點休息。據他介紹,近年來,紮龍濕地不斷完善管護措施,建設了管護站、瞭望塔,安裝了野外視頻監控系統,設了界碑、界樁,保護區界限更加明晰。同時聘用周邊村屯的村民為管護員,積極推進『社區共管』,提高監測管護能力。

  巡護路上,茫茫的冰面中間總能看到一撮一撮的蘆葦地,潘猛告訴記者,這叫『預留蘆葦帶』,用作第二年春天候鳥回來時的落腳點。

  同一時間的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主任姜貴雙正在監控操作室內,調動360度野外監控鏡頭進行查看。

  『我們在濕地公園內設立了13個可以360度旋轉的球形監測器,采用地面人員巡邏+無人機飛巡+高空野外監控器,「天地空」三位一體的管護方式,做到景區范圍360度無死角遠程全覆蓋。』姜貴雙表示,富錦國家濕地公園作為全國退耕還濕示范區,經歷了從泡塘乾枯、難覓鳥蹤,到生態向好、萬鳥回歸的艱辛濕地修復之路,一定將這張?亮的生態名片守護好。

  近年來,省林草局聯合有關部門,多次開展『綠盾』『綠衛』等濕地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濕地資源的違法行為。針對濕地管理中存在的等問題,創新管理手段,應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濕地保護管理實效。

  『我們還與省地理信息部門合作,每年3月和9月兩次通過衛星照片判圖,掌握濕地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劉龍海說。

  強化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1月末,來自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濕地保護宣傳條幅便掛到了集賢縣的中心廣場上。

  『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距離雙鴨山市和集賢縣都僅需半個多小時車程,每到公園開放季,有無數游客過來欣賞濕地美景。』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旅游科科長王偉介紹,公園內設有自然科普宣教館,每年都會開展活動提高人們的濕地保護意識。

  劉龍海介紹,多年來,我省利用『世界濕地日』『黑龍江濕地日』『黑龍江省濕地保護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建立濕地生態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提供自然教育活動場所及濕地保護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等方式,向廣大群眾普及濕地保護知識,傳播濕地文化,凝聚保護共識。

  『下一步,我們將建立濕地保護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加大重要濕地的保護和監督監管力度,強化泥炭沼澤濕地的整體保護,實施好松嫩、三江平原濕地保護修復項目,不斷改善濕地生態狀況,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宣傳展示我省濕地保護修復成就,講好龍江濕地保護故事,促進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劉龍海說。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