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5日訊 2022年我省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大力實施糧食產能提昇行動,壓實糧食安全責任,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堅持增產和減損同時發力,為更有底氣、更為安全的『中國糧食』作出更大貢獻。
隨後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工作會議則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總體目標是:未來五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00萬噸左右,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更加穩固。
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
去年我省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這讓綏化市北林區金地農業種植合作社的農民們今年種地的底氣更足了。
春節這段日子,合作社負責人劉艷偉每天都在為土地流轉簽約的事忙活著,他說:『今年我們准備流轉2.6萬畝土地,主要種植玉米和大豆。』
綏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高金寶表示,『2023年,我們優良品種覆蓋率要達到100%,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720萬畝以上。全力實施好肇東、海倫、青岡、望奎、北林等9個黑土地保護試點縣項目,整縣(市)推進保護利用。新建高標准農田100萬畝。』
穩面積、調結構、增單產、提品質、轉方式、抓防災……全省農業農村系統還將精准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保護農民種糧收益,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最大限度挖掘種糧潛力。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兆憲表示,抓好糧食穩定安全供給是建設農業強省的頭等大事,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要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抓好糧食生產的決策部署,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提昇品質,鞏固提昇糧食產能,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的『主力軍』、國家糧食統籌調劑最可靠的『供應地』。
增產減損同時發力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全省將全面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深入推進產運儲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在增產和減損兩端發力。
省農業農村廳農機處處長朱華生介紹,按照黑龍江省糧食機械化生產提質增產減損行動方案要求,將引導農戶和機手因地制宜選擇收獲時機、合適機具和機收方式,做到應收盡收,全面確保顆粒歸倉。
他們將開展多種形式機收減損技術宣傳,推進農民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廣泛動員各地及時實現糧食機收。工作重心從只關注搶收到既關注效率更關注質量轉變。
為確保秋收農機具處於良好工作狀態,他們將組織專家在各地廣泛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切實提高機手操作細節把控意識,規范操作流程。指導機手將收獲機械割臺、脫粒裝置等關鍵部位調整到相應適宜位置。通過對機收損失率數據的分析、研究,逐條梳理機收損失環節及產生原因,總結機收減損有效經驗做法,完善機收提質減損技術模式,提高機收作業標准化程度。
在今年全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祝洪章建議,省發改委、省糧食局等相關部門根據各地糧食歷年采收存儲情況,評估主要農作物的減損范圍,通過數字化智慧平臺制定糧食節約減損宏觀標准體系。
她還建議,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應加強選育節種宜機品種,加大先進適用精量播種機等研發推廣力度。集成推廣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玉米單粒精播、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種肥同播等關鍵技術。推廣北大荒SMART數字農業系統,推進現代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
努力實現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100%
種優則糧豐,種子是糧食之基,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2022年以來,我省抓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擴建省農科院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建成後種質資源保存和鑒定能力將達到20萬份。啟動全省畜禽種質資源普查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征集種質資源3048份。建立專家育種示范基地10個。制定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區劃布局,確定285個高產優質品種,指導全省種植戶科學選種用種。布局建設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16個,審定推廣農作物新品種334個,全省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佔比87%,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加強生物育種平臺建設,開展良種創新攻關。研究制定品種研發和推廣後補助政策。加快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扶優現代種業企業,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要繼續組織實施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等政策,推進生物育種創新和國家級制種大縣建設,努力實現保好種、育新種、繁良種、推優種同步推進,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