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習近平經濟思想是我們准確把握、深入理解全面貫徹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的銳利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理念,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指引,必須貫穿經濟活動全過程和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因此,全黨要聚焦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抓緊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協調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在我國發展現階段,暢通經濟循環最主要的任務是供給側有效暢通,有效供給能力強可以穿透循環堵點、消除瓶頸制約,可以創造就業和提供收入,從而形成需求能力。
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要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全方位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昇整個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提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重大戰略目標和實現路徑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纔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纔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和主要途徑,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現路徑。
我們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需要紮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分別放入『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與『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餘均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是,圍繞『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放在首位,充分體現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通過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調動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極大增強黨和國家生機活力的堅定自信和必勝決心。
二是,圍繞『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三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面紮實推進鄉村產業、人纔、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四是,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突出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五是,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重點強調的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