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實施『五大行動』建設農業強省系列報道之五 讓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3-02-09 07:53: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靜 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9日訊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實施農民共富行動,加快發展縣域主導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突出促進農民增收這個中心』,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工作會議把這一中心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抓好『三農』工作的戰略定位和牽頭把總問題之一。

  人均收入東寧領跑全省

  小小黑木耳是東寧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擎天柱』,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吸金石』。

  『去年,我市黑木耳栽培量達到9億袋,乾品產量4.3萬噸,年交易量10萬餘噸、交易額實現60餘億元。東寧黑木耳全產業鏈發展良好,已經建成國家級示范園區1個,標准化生產基地39個,擁有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批發市場;全市黑木耳生產相關企業124戶,其中菌包生產企業98戶、菌械制造企業6戶、廢棄菌包綜合利用企業10戶、黑木耳加工經銷企業10餘戶;全市黑木耳專業合作社89家,直接從事黑木耳生產的農戶9300戶、2.2萬人。』說起黑木耳對農民致富增收的帶動作用,東寧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馬永超如數家珍,『通過產業集群項目帶動,黑木耳產業持續增收能力增強,推動我們在2021年就成為全省首個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大關的縣(市),連續17年領跑全省。』

  『2023年農民收入增速要高於GDP增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勢頭。』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清晰明確。

  脫貧人口人均收入增長迅速

  記者從省鄉村振興局了解到,去年,我省脫貧人口人均收入達到15271元,同比增長14.6%。

  增加脫貧人口收入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措施,我省狠抓就業和產業『兩個關鍵』。

  就業方面,堅持對每一個有就業意願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常態化開展職業指導、推薦適合崗位、推送培訓項目,實現務工就業21.64萬人,超額完成國家要求的年度目標任務。

  產業方面,我省堅持因戶因人落實種植、養殖、就業、光伏、金融、消費等增收幫扶措施,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產業的比例達到55%以上,全省脫貧地區培育特色主導產業175個,通過訂單幫扶、生產托管、股份合作、吸納務工等利益聯結方式,帶動脫貧人口23.12萬人。

  『土特產』有望成為『搖錢樹』

  烏蘇裡江畔的東方紅林區,浩瀚的林海是大家習以為常的風景,也是『跑山女孩』刁潔帶動鄉親致富的豐厚資源。

  從自采自銷的山特產品野菜、蘑菇,到黑土地獨有的蜂蜜、大米,返鄉創業的刁潔年銷售額達到上百萬。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鄉林下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還帶動家鄉十多個『跑山人』找到了致富發展的新途徑。

  刁潔是我省眾多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用自己的堅韌和執著擦亮了我省『土特產』品牌:大米、大豆、鮮食玉米、乳品、食用菌、雜糧、寒地龍藥、高端肉、冷水魚、大鵝……刁潔等人讓它們走出深山,走出黑土地,成為全國人民餐桌上的『香餑餑』。

  房前屋後小菜園成增收園

  雖然戶外還是冰天雪地,可蘭西縣康榮鎮榮生村張志麗心裡已經開始謀劃春天。

  去年,她在門前小菜園6分多地種青刀豆,增收5000多元。今年,她准備把家周圍2畝多地全變成小菜園。『這收入估計得翻番!』她說。

  康榮鎮武裝部長吳俊國介紹:『去年,我們53個自然屯,試點了300畝左右的小菜園,1畝地平均收入在6000元左右,農民增收效果明顯。有了試點打樣兒,農民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今年初步估算,全鎮小菜園面積將增至七八百畝。』

  蘭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馮賀濤說:『小菜園在發展模式上,采取「企業+村組織+農戶」、「企業+經紀人+農戶」的方式,變自由發展為有序推動,讓農戶成為最大的受益主體;在經營方式上,采取「訂單先入戶、園內搞復種、村上初加工」的辦法。多環節聯動,做實第一車間,實現了「半畝小菜園、三五千塊錢」的增收目標。』

  數據顯示,2022年該縣參與農民總戶數7100戶,小菜園總面積5080畝,純效益超過20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