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中央一號文件』落地龍江系列報道之一 萬象『耕』新在龍江
2023-02-16 07:01: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16日訊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春風吹到龍江,白雪覆蓋下的黑土地尚在『休眠』,但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已經開始了一年的『重頭戲』——備春耕。托管土地、選購籽肥、檢修農機……播撒希望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

  14日,記者驅車兩個半小時,在冰雪路面的鄉道上一路『滑』到了巴彥縣山後鄉劉輝合作社。合作社內好不熱鬧,從周邊村屯趕來的農民都拿著『紅本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來這裡辦理土地托管或流轉手續。

  山後鄉勝北村劉喜屯單文霞今年將家裡50多畝土地進行流轉,說到原因,她表示最主要的是放心:『合作社管理特別好,土地「歸攏」特別「板正」,而且經營得非常好,交給他們我放心。』

  該合作社負責人劉輝介紹,今年他們准備流轉土地接近5萬畝,餘下的10萬畝都是全程農業生產托管。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紮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鹼地種植大豆。』

  劉輝說:『我們今年還會繼續響應國家號召進行大豆擴種。去年合作社拿出200多畝地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產量分別與大豆和玉米對比,畝效益要高出200元。我們采用6壟大豆,2壟玉米方式進行套種,受邊行效應影響,密度增加,所以玉米畝產特別高,雖然大豆產量略低,但總體收益非常好。今年我們將實驗面積增加到500畝。』

  他表示,目前最大的難點是在除草劑使用上,如果克服這一難點,大豆產量還會得到大幅提昇。品種、結構等也都會在實驗中不斷進行調整。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

  在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田間,一臺鉤機正在對堆漚的有機肥進行攪拌,該村黨總支書記於雲波說:『等雪化了我們就將這些有機肥拋撒到田間。』

  說到『藏糧於地』,於雲波便滔滔不絕:『保護黑土地就是我們的增產訣竅,對黑土地保護我們從2018年就開始了,主要采取秋翻秸稈全部還田,和有機肥拋撒方式培肥地力。』

  每年收獲後,村民依托村裡的巴彥縣豐裕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秋整地,並將秸稈全部翻埋到地裡,再利用收集的秸稈和畜禽糞便進行發酵。經過一年發酵後,再將這些有機肥拋撒進地裡。

  他說:『經過5年不懈努力,土壤有機質明顯增加,抗旱抗澇,保?效果明顯。我們粗略和其他村屯的產量進行過對比,發現我們畝產比他們要多100斤。』

  為了不誤農時,2022年12月,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發改委、省水利廳、省氣象局、省供銷社等單位提前研究會商2023年備春耕生產形勢,並於今年1月初組織召開全省農資保供視頻調度會議,及時傳達部署國家糧食和大豆生產要求。

  省農業農村廳還向廣大農資經營者和農戶下發了《致全省肥料生產經營企業和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致農機合作組織及農機駕駛員操作人員的一封信》等,印發了《黑龍江省2023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布局》《農作物栽培技術模式匯編》,在全省推廣72項綠色高質高效增產技術模式,科學指導全省備耕生產有序推進。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