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央一號文件』落地龍江系列之六 大數據管理,奶牛種業踏上昇級之路
2023-02-26 07:55:3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26日訊 近日,飛鶴乳業原生態牧場與省畜牧總站簽約,正式加入DHI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體系。牧場副總經理王永信介紹:『目前牧場奶牛存欄近10萬頭,今年測定目標是3萬頭,以後會陸續加入。』

  『我們DHI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是免費為牧場服務。』省畜牧總站站長聶德寶介紹,DHI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也意為奶牛群體改良,是目前規模奶牛場普遍采用的奶牛生產管理和遺傳改良技術支橕體系,是大規模奶牛場精准管理的必備手段。這項技術體系在奶業發達國家應用已有上百年歷史,在我國應用已有30年。我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始於2005年,第一個實驗室建於黑龍江省畜牧總站,目前全省共有3個實驗室。全省累計參測奶牛超過50萬頭。參測牧場持續參加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並深度應用反饋報告後,牧場管理效率和效益得到顯著提高。據統計分析,奶牛每年平均單產增加100公斤,平均奶產量比非參測牧場高0.9噸。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我省地處世界黃金奶源帶,是全國最大的奶粉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基地,乳制品加工能力、奶粉產量和嬰幼兒配方粉產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了解到,2022年我省奶牛存欄110萬頭,生產鮮奶501萬噸。今年,我省將持續推進奶業振興計劃。實施奶乳『一體化』萬頭奶牛場和存欄3000頭以上大型奶牛場建設項目,支持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增加優質奶牛存欄。支持規模奶牛場使用優質奶牛凍精,構建高產奶牛核心群,提高奶牛單產水平,保障原料奶供給。『十四五』期間,將持續推進奶業振興發展,力爭到2025年實現生鮮乳產量730萬噸。

  『近年來,我省奶業生產模式規模化、機械化和智能化取得顯著進步,雖然我省規模場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奶業發達國家,但奶牛育種和種質資源利用卻相對落後,進口遺傳資源佔據市場主體,後備牛補充也主要依賴進口。奶業發展迫切需要育種工作解決奶業種質資源卡脖子問題和持續種業創新,並進一步提昇奶牛單產和牛奶質量。』聶德寶認為,在所有奶業影響因素中育種是投入產出性價比最高的。根據國際糧農組織發布的數據,在影響產業貢獻率的因素中,育種貢獻率佔比在40%以上。國內外的發展經驗表明,必須深度實施奶牛育種基礎工作,實施大數據管理,構建優質生產群,充分發揮每頭牛的生產性能。

  聶德寶舉例說,綏化裕達牧業從2007年起參加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產奶量從參測初期的5噸提昇到現在的近13噸,奶牛使用壽命也顯著提高,全群5胎以上的牛只佔比超過30%,在建設高產核心群的同時又達到了群體長壽性目標,其中有部分牛群的終生產奶量均超過了100噸。青岡山東屯奶牛場從2008年起開始參加DHI測定,通過深度應用測定大數據堅持育種管理,建立了適合自身的高產奶牛養殖群體,該牧場1000多頭奶牛存欄,平均產奶量超過14噸,位於全國第一名。

  王永信對未來非常有信心:『我相信在省站專家的指導和我們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奶牛單產都能提高到13噸以上。』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