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軟、脆的材料,是世界公認的機械加工難題,這一次秦世俊要在厚度只有0.01毫米的鋁箔紙上,用普通的數控銑床加工出文字,稍有偏差鋁箔紙便會被穿透,甚至破裂。一個外人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後卻是秦世俊20年技術鍛造的支橕,所以對於這次成功,秦世俊並不感到意外。
2001年,秦世俊懷揣夢想,進入航空工業哈飛,僅用四年便成為公司最年輕的數控銑工高級技師。
秦世俊:我就在數控這塊從零開始學起,當時我就感覺很多師哥師姐都不認可我,當時因為我是技校畢業生,首先在學習這個文憑上就不夠。

想要得到認可就必須做出成績,只有做出成品纔會打破質疑。每天生產計劃完成後,機床便成為秦世俊的試驗場。方寸之間,秦世俊進行著千百次重復。
一次任務更是讓所有人對他刮目相看,某機型零件關鍵件,起落架系統配合面表面精度要求高,需保證表面粗糙度在Ra0.4(表面粗糙度)以上。多年來,該類精度面加工方式,基本采用鏜削後,再進行鉗工研磨纔能達到精度,費時費力且質量穩定性較差。
秦世俊:如果說有波峰波谷的情況下,在飛機上就會出現斷裂的情況。

結合歷史數據分析機床精度、加工參數、刀具,尋找最優工藝方案。一個月的時間,秦世俊經歷了一千多次的失敗。千錘百煉,方得始終,他實現了鏜削加工精度面粗糙度達到Ra0.13(表面粗糙度)至Ra0.18(表面粗糙度)的鏡面級,徹底解決了困擾行業多年的難題,創造了機械加工領域的奇跡,超越了理論極限值,實現了零件一次交檢合格率百分之百,加工效率提高近三倍。
秦世俊:我達到了這個極限,其實已經完完全全可以滿足我目前的加工產品,但是我的方法,可以推廣到更多的航空航天一些高精產品上的應用。

20年來,秦世俊從一名普通崗位工人成長為我國航空領域,旋翼、起落架、數控加工零件制造的知名專家型技能人纔和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2014年,航空工業哈飛,創建了以秦世俊領銜的高技能人纔創新工作室。秦世俊將自己工作20年的經驗和技藝傾囊相授,帶領團隊獲得了一次又一次技術性突破。
秦世俊:希望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年輕人,在航空裝備上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我們的航空夢能早日實現,讓中國制造業在世界上更有話語權。
當一架架國產直昇機刺破天際,那是航空工業哈飛人對天空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