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國兩會即將在京召開。即日起,『奮發奮進共襄偉業』專欄將帶您回顧五年以來及過去一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履職情況和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023年議案、提案准備情況,展現新時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履職為民風采。
東北網3月3日訊 (記者 霍梟涵)一直以來,我尤其關注如何推動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陸文俊說。

陸文俊是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年來,陸文俊圍繞企業重點工作,始終把反映職工群眾的意願,積極建言獻策這份使命與擔當記在心裡、扛在肩上、落實到行動中。
在每年參加全國『兩會』期間,陸文俊聚焦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就行業發展、職工群眾美好生活願望發聲。回到企業後,第一時間采用接地氣、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把全國『兩會』最新精神,特別是與裝備制造業和產業隊伍建設發展關系密切的大政方針發展變化等,及時向職工群眾宣講。
『無論是內部基層調研還是產業上下游走訪,我都把這些工作作為履職調研的重要內容。』陸文俊深入研究《『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國家政策文件精神,牽頭成立企業創新研究院,積極與國家部委對接,找准行業、企業與落實國家戰略規劃的最佳結合點。每年做好走訪安排,定時拜訪行業專家學者,探討行業發展趨勢方向。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及時了解行業最新信息、產業政策、發展趨勢,先後指導完成26項專項調研,有效促進新產品開發和科研成果應用,為更好履職奠定了堅實基礎。
陸文俊還積極研究國際重型裝備行業發展形勢,完善在俄羅斯、印度、德國等國家的服務網絡建設,成功打開美國鋁板軋機、巴西爐卷軋機改造等國際高端裝備市場,順利實現與印度最大鋼鐵公司JSW等諸多世界知名企業合作,助力中國的裝備走出國門、走向國際。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與沿線國家不斷深化國際產能資源合作,尤其是確保在印尼鎳產品的生產,為國家戰略資源提供保障。
為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陸文俊大力部署並推動實施150T電渣重熔爐、1600mm垂直連鑄機等重點項目,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著力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國之利器。
立足『中國制造業第一重地』高質量發展,陸文俊大力推動中國一重積極統籌建設設計研發平臺、制造基地技術轉化平臺、戰略協作研發平臺、協同客戶應用技術服務平臺『四大平臺』,助力中國一重構建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模式,把創新創造深度融入企業科研生產全過程,助推改革了企業的創新體系。推動中國一重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努力實現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優勢領域突破難題,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一大批技術難題得到破解、科技創新技術得到轉化應用。
中國一重高質量發展地企融合新業務,陸文俊把著力點放在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上,努力實施產業布局優化昇級。聚焦打造龍江高端裝備制造服務基地,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依托黑龍江及東北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石油關鍵設備、綠色冷鏈裝備及物流等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地企融合業務。積極推動『一重產業園』建設,共同組建了我國首家核能供暖產業聯盟及齊齊哈爾重型高端裝備產業聯盟,構建了『小核心、大平臺、輕資產、精協作、聚人纔』的靈活協作機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為鞏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圍繞加快新能源技術裝備發展和新能源全產業鏈建設,陸文俊牽頭,中國一重與黑龍江省發改委、齊齊哈爾市政府等地方政府聯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重點謀劃發展風電新能源產業。2021年,中國一重聯合多家國有企業,共同在風光核能資源開發、風電裝備制造、可再生能源資源規模化高效利用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依托強大的裝備制造能力基礎,延伸風電設備制造上下游產業鏈,建設整機及核心部件等風電裝備全產業鏈制造能力。特別是實現了中國一重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並實現了風電全產業鏈的延伸。目前已投運裝機容量10萬千瓦,年發電量預計3億度。項目全部建成並網後年發電量預計將達到30億度,年可節約標煤92.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0萬噸。
此外,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陸文俊牽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積極扶持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目前中國一重在裝備制造板塊基礎上,積極推進與龍江本地產業對接、戰略對接,協同發展秸稈綜合利用、垃圾焚燒發電、新材料等產業,把龍江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形成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陸文俊表示,今年兩會,他將繼續關注裝備制造業發展。一方面要加快推動產業體系優化昇級,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拓展行業領先優勢,鞏固產業領先地位;另一方面,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高端裝備產業鏈『鏈長』,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完善創新體系建設,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進口替代,強化裝備制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的關鍵支橕作用,以科技自立自強取得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同時,要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增強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