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和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在中國一重發運。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黑龍江日報3月13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精練的話語,字字珠璣,道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路徑。報告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和關心龍江經濟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大家紛紛表示,黑龍江正在產業振興的路上前行,中國一重、哈電集團、中船重工龍江廣瀚燃氣輪機有限公司等正積極扛起產業安全責任,以產業數字化為重點,用數字技術為傳統產業賦能。
扛起產業鏈安全重任
作為國之重器,燃氣輪機是戰略性高端裝備,被譽為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三研究所所長林楓表示,近年來,七?三所在船舶及工業燃氣輪機自主研發、數字化制造等方面開展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國內首臺天然氣長輸管線燃氣輪機壓縮機組、海上平臺用25兆瓦雙燃料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工業型低排放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等『大國重器』相繼投入工業運行,打破了國外壟斷,為推動我國燃氣輪機裝備產業自主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技自立自強,纔能助力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文俊表示,近年來,他每年都會走訪重點客戶,拜訪行業專家學者,探討行業發展趨勢方向。積極開展市場調研,有效促進新產品開發和科研成果應用。特別是中標哈汽三門4號1000兆瓦e賀電汽輪機組全部轉子鍛件,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大型鑄鍛件行業中技術與市場優勢地位。
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
覃大清,哈電電機副總工程師。在他看來,萬物皆數,數表萬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這『三化』與傳統產業發展息息相關。
覃大清表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歷程表明,大國重器的打造離不開『三化』。面向未來,他們將進一步加快推進『三化』,賦能昇級裝備制造業。首先要進行產業數字化,要實現全產業鏈和生產全過程數字化,即研發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工藝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產品全生命周期運維服務數字化等;在建設數字化,形成大數據的同時,構建網絡化,開展區域雲和專業雲建設,全面實現網絡化,將產業過程和環節的數字『孤島』有機聯系起來,提高整體效率;在全面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上,提昇系統學習力、計算力、分析力等,提昇智能化水平。
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國制造發生深刻變革。林楓代表表示,自2015年起,七?三所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建設龍江廣瀚數字化工廠,采用先進數字技術打造燃氣輪機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服務保障一體化平臺,用數據驅動業務與管理創新,使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5%,運營成本降低20%,生產效率提昇33%,質量可追蹤率達到100%。
黑龍江省工業信息化發展中心主任鄭顯生在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後非常激動。他表示,數字化、現代技術推動產業轉型昇級,從『制造』邁向『智造』正是黑龍江省加速產業振興、重振『大國重器』雄風的關鍵。
鄭顯生表示,我省要加快構建自立自強的科技體系和安全可控的產業體系,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提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省工業信息化發展中心會繼續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星火·鏈網』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推廣數字化應用,支橕跨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的數據共享共用。同時,推動制定數據標准規范、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擴大龍江數據資源在各領域的開發利用,加速構建龍江特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
鄭顯生介紹,省工業信息化發展中心積極助力大慶油田、中國一重、中航哈飛、哈電等重點國企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杆,建設節點型標識解析標准,領航龍江工業制造新起點。
搭建產學研用新模式
在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後,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皜進認為,黑龍江省的制造業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時機,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提前對自身的生產線和產品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利用本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科研實力雄厚的優勢,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一直致力打造『中國制造業第一重地』的中國一重,近年來積極統籌建設設計研發平臺、制造基地技術轉化平臺、戰略協作研發平臺、協同客戶應用技術服務平臺『四大平臺』,助力中國一重構建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模式。陸文俊代表表示,一重通過系統實施『揭榜掛帥』『軍令狀』制度以及技術、研發人員項目分紅和超額利潤分享中長期激勵機制,搭建形成了以『四級+四類+六室+一賽』為主體的『4461』科技創新動力機制,把創新創造深度融入企業科研生產全過程,助推改革了企業的創新體系。與清華大學、哈工大等大學合作,與中核、中廣核和哈電等央企集團共同組建了跨企業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努力實現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優勢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難題,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