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7日訊 在浩渺的網絡世界裡,你會選擇怎樣的方式『打開』那個或真實或虛擬的自己?
網絡文明,考量的不僅是網民的文明,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在大慶,有這樣一群網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撒播著文明的光亮,傳遞著屬於這座城市的精神。
【傳頌】
『學習強國』上的大慶聲音
『危險之中,看到無數挺立的肩膀,是你嗎?橕起我心底的一抹亮光。』
『希望在前方,驅散所有的陰霾。你笑的樣子,就是最美的晴朗……』
這是大慶網紅主播文輝在抗疫期間原創公益歌曲《最美的晴朗》的歌詞。
該歌曲發布一周全網播放量超50萬次,先後被學習強國、央視新聞移動網、騰訊視頻、網易雲音樂等平臺發布。
作曲兼演唱——文輝,是大慶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
『我不但是個主持人,我還是地地道道的老網民,我想為傳播大慶好聲音、傳遞網絡正能量「站臺」,為傳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站臺」。』文輝說,這是他們創作這首歌曲的初衷。
在大慶,有太多的『文輝』通過網絡為家鄉代言。
范祖國,網名『愛國者』,是大慶市強制隔離戒毒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一名航拍愛好者。他用天空之眼的視角拍攝記錄大慶這座英雄的城市,分享這座城市快速的發展與變遷。他在最美的季節拍攝百湖之美,用每個朝陽與落日,描述著這座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速度與步伐。
幾年間,他拍攝圖文和音視頻作品150餘篇,上傳發布到抖音、微信視頻等平臺。公益性短視頻《青春大慶·我的家鄉》《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等作品網絡平臺分享點播500萬次以上。
通過網絡,大慶網民讓更多人看到了大慶的力量。這力量如春天裡的勁草,勢如破竹……
【溫暖】
暖心『屯長』視頻點擊量10億次
在網絡的世界裡,大慶人傳遞著力量,也傳遞著溫暖。越是溫暖,也越有力量。
許玉德,是大慶市大同區雙榆樹鄉雙勝村一名退休的老屯長,被稱為屯子裡的『暖心掌櫃』。
2022年8月份,全市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他在村裡的微信群號召村民免費捐贈蔬菜。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竭盡所能,當天捐助了蔬菜近4噸,很好地助力了大慶市民生活物資的保障供給。
雙榆樹鄉捐贈蔬菜短視頻《屯長組織大伙賣菜援助大慶抗疫,村民回復:『只捐,不賣!』群裡上百條語音,暖心『蔬』送愛心,大慶加油!》被央視播發,總點擊量超過10億次。作為一名老屯長,他在微信群裡積極宣傳好的政策和好人好事,傳播著正能量。
【擔當】
網紅女主播的守護
大慶人,骨子裡都有一種精神,它的名字叫『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這種精神,無論年齡,無論職業,無論在真實的生活,還是在虛擬的網絡。它被付諸為行動,叫『擔當』。
一個叫『璞玥』的大慶網民,抖音平臺有38.2萬粉絲,快手平臺有75.2萬粉絲。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的日子裡,『璞玥』利用抖音、快手普及抗疫知識,傳播大慶好聲音。
『璞玥』的真實名字叫謝麗艷,是大慶日報社大慶網副主任、大慶市網絡問政平臺負責人。
工作之餘,她經常在自己的平臺上幫助網民解決實際困難。很多網民把她的自媒體平臺當成『諮詢平臺』,她也是有問必答。
『我想盡一己之力,為守護大慶而努力。』謝麗艷說,這是她作為一個大慶人的責任。
【奮進】
『學習強國』高分學霸的自律
在網絡的世界裡,你是否具備『火眼金睛』,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守護屬於自己的『清流』?
時下年輕人,大部分時間都和網絡密不可分,在碎片化的時間裡,你會選擇利用網絡做什麼?大慶的李楊霽斌選擇了給自己充電,用自己的方式,解讀著一種叫做『奮進』的網絡文明。
『95後』的李楊霽斌每天起床第一刷,就是打開『學習強國』APP。通過從未間斷的每日學習,他在『學習強國』APP積分榜上已經累計超過71000分。
他合理利用閑暇時間,在『學習強國』上面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政策方針,積極把理論聯系到現實;遇見優秀的文章,他會謄抄一遍,以此充實自我涵養;茶餘飯後的挑戰答題、雙人對戰,更是他和家人生活互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連平時『網購』都是先打開『學習強國』商城,看看有沒有能支援偏遠鄉村的產品項目……
『新時代裡網絡帶給我的,除了能學習到更多正能量知識提昇自己,還為我提供了一條幫助他人、互幫互助的通道。』李楊霽斌說。他選擇在網絡的世界裡奮進,用這種方式譜寫自己的青春之歌。
【傳承】
一名普通中學生的心之所願
維持大慶網絡文明,有像李楊霽斌這樣的自律,亦有少年可期的傳承。
『媽媽,以後你再看視頻的時候,多給作者點贊,點贊也是一種美德……』這是中學生刁城對媽媽說的話。
今年14歲的刁城,是大慶市蘭德學校初三四班學生。在學校的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給學生們講到了網絡文明,刁城深受觸動。
對於學習比較緊張的他來說,平時上網的時間很少。但一有時間上網,他會去關注最近發生的熱點新聞,也會去『第二課堂』公眾號上看一看,那裡有他喜愛的優秀網絡產品。在看視頻的時候,他會主動去點贊,也會在留言區給作者留一些暖心的話語。
假期時間充裕的時候,他會利用媽媽的抖音賬號,發布一些自己拍攝的大慶博物館、石油館的照片和視頻;喜歡沙畫的他,也會發布一些自己創作的反映大慶風景的沙畫作品。
對於網絡文明,刁城有著自己的見解:『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維護網絡的文明,多點贊,多傳遞溫暖;不網暴,不侮辱,不要去當「鍵盤俠」,更不要盲目跟風攻擊別人。』
這名普通的中學生,只是大慶青少年網民的一個縮影。在網絡的世界裡,他們在身邊環境的感染下,已經養成了文明的素養,並正在將這種美德傳遞下去……
【努力】
為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大慶的網民,無論大小,都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文明,也感染著網絡裡的人。
在大慶市委網信辦主辦的『爭做大慶好網民』活動中,征集到了很多外地作品。其中火遍龍江和全國的『三輪哥』——宇文洪基,便是其中一個。
在網絡上了解到了大慶『爭做好網民』的活動,『三輪哥』報送了自己的作品。
宇文洪基說,他雖然不是大慶人,但是卻被大慶『爭做好網民』的活動所感染,維持網絡的風清氣正,他想盡一份力。
維護網絡的風清氣正,大慶在努力。
加強網絡空間思想引領,在全市重點網媒開通『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專題,24小時在線更新。推出H5《大力弘揚大慶精神》等新媒體產品,打造『現象級』主流網絡媒體平臺,『新大慶』抖音號粉絲238.8萬+,『直播大慶』抖音號粉絲222.6萬+,『新聞+政務+服務』的融媒體平臺——掌尚大慶注冊用戶210萬+。
加強網絡空間文化培育,大慶市推出了『文明實踐』頻道,開闢『網絡中國節·春節』等專題,展播《領航MV》《領袖的足跡》等網絡音視頻作品。制作好網民、致敬勞動者等融媒體產品,傳播大慶好聲音。開通掌尚大慶『書與城』讀書頻道、文旅大慶『文旅雲』、大慶圖書館官微『移動圖書館』等,網民在網上便可瀏覽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傳播著大慶的網絡文化。
加強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大慶市開展了『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優秀志願者』等模范典型宣傳,推動線上線下網絡文明建設。在大慶網『大慶市網絡公益平臺』發起公益活動,傳播公益力量。
加強網絡空間行為規范,大慶市制定嚴格制度,及時處置違規轉載、使用非規范稿源相關問題。開通『大慶教育頻道』『第二課堂』公眾號,精心打造青少年喜愛的優秀網絡文化產品。
加強網絡空間生態治理,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舉行『大慶e路有你,共建網絡文明』系列活動,組織網絡大V通過網民視角與市屬媒體同頻共振,引領網民向善向上向美。
加強網絡空間文明創建,開通『大慶好網民』專欄,用榜樣的力量引領大慶網絡空間的『清朗』。此外,還在大慶油田APP設置場館頻道,網民足不出戶可以走進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感受紅色文化魅力。
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大批優質網絡文化產品誕生。
『我是黨課主講人』網上傳播活動被『焦點訪談』報道。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大慶建市40周年出品的《『人民記憶:70年70城』記住大慶》短視頻在央視網隆重推出,中央網信辦、黑龍江省委網信辦組織全網推送,曝光量近5000萬。讓大慶人更愛大慶,讓外地人更了解大慶。
大慶網絡安全常態化宣傳作為全省唯一典型,被省委網信辦向中央網信辦推薦,被光明網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的賀信中指出:『要堅持發展和治理相統一、網上和網下相融合,廣泛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擔當責任,網絡平臺、社會組織、廣大網民等要發揮積極作用,共同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以時代新風塑造和淨化網絡空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大慶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一直鼓舞著每一個大慶市民。大慶的網民們正聚合力量,共塑時代新聲,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賦予新的內涵,推動網絡文明在百湖大地蔚然成風,為加快建設『三個城市』、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大慶新篇章營造網絡正能量。
目前,在大慶有一種風尚叫『爭做好網民』。
在浩渺的網絡世界裡,每一個大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文明,傳遞著獨屬於這座城市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