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理論文章
搜 索
深刻領悟『六個必須堅持』核心要義
2023-05-06 07:34: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曉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專題摘編》第三部分『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度凝煉的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點。前進道路上,把握運用好『六個必須堅持』,就能更好地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

  集中體現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刻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對於理論探索和創新的時代結晶。正是在這科學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講明了『是什麼』這一世界觀問題,也闡述了『怎麼辦』這一方法論問題,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六個必須堅持』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了貫穿這一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其中,人民至上是根本價值立場,自信自立是內在精神特質,守正創新是鮮明理論品格,問題導向是源頭活水,系統觀念是基本工作方法,胸懷天下是特有視野境界。

  『六個必須堅持』是相互聯系、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與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一脈相承,為我們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進一步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供了『金鑰匙』。

  『六個必須堅持』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

  『六個必須堅持』深刻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其蘊含的深刻道理學理哲理,為我們更好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實質,提供了基本遵循。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得到億萬人民擁護,就在於其始終秉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集中表達。堅持人民至上,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條紅線。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化解社會矛盾問題,無論是推進健康中國、平安中國、美麗中國建設,還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都充分展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必須堅持自信自立。自信是中國共產黨素有的精神氣度,自立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自信自立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披荊斬棘,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本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源於中國共產黨100多年的奮斗歷程,源於中國共產黨70多年的治國理政經驗。『四個自信』不僅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和實踐,也向世界呈現了中國人民的內在氣質和精神風貌。

  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這是我們黨百年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鮮明氣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顯著標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永葆生機活力,一個重要原因是遵循了守正創新之道。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風格,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的突出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乾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應對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堅持系統觀念,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纔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只有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纔能更好應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纔能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為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人類前途命運出發,鮮明提出並深刻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提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