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纔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迫切需要一大批優秀的科創復合型人纔。所謂科創復合型人纔,是能實現知識跨界融合、專業能力迭代創新、整合駕馭前沿領域的優秀人纔、頂級人纔和普適人纔,更好地服務『六個龍江』建設和加速龍江現代化進程。
成為『國之重器』的建造者
黨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纔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作出頂層設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科創復合型人纔肩負『國之重器』建造者的戰略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代科學家、高級知識分子和各行各業能工巧匠成為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等『國之重器』的建造者。在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上,他們推動了我省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推動構建龍江高端智能制造現代化產業體系;他們促進了我省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為產城深度融合提供智力支持和動力引擎;他們加速了龍江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為智慧農業下鄉、設施農業進城打開局面。
成為科技自立自強的探索者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之路需要築路拓路延路,面對眾多難題需要科學家、科教研工作者集體攻克。科創復合型人纔需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持續不斷的創新激情、知行合一的科學精神作推進龍江高質量發展道路的『開路先鋒』。
科創復合型人纔應立足本職領域,依托國家重大創新工程的新技術實踐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新知識再生產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發展的理論策源地,以『原始創新』的探險者身份,坐住『冷板凳』,心無旁騖,全力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精心驗證新時代的科學猜想,大膽提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新研究命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成為科技高峰的攀登者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進程中,我省應以國家戰略安全需求為導向,瞄准國際科技最前沿與決戰決勝的關鍵領域,發揮我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凝聚人纔、鍛造人纔的戰略平臺作用,引導、吸引、匯集更多科創復合型人纔在新材料制備、能源領域減碳低碳零碳突破、海洋保護與開發等重大科技創新領域作科研創新的『攀登者』;推動我省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擴能擴容;爭取國家布局一批體量更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配置人財物資源,在打造聚集國內外一流科創人纔高地的過程中,強化科技創新協同攻關。讓龍江廣大科創復合型人纔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擁有科技創新實力,成為搶佔國際科技制高點的『攀登創新團隊』。
同時,要積極、敢於提出我省牽頭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戰略構想與行動計劃,在農業現代化與黑土保護上提出中國方案;依托大學和科研院所,啟動若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支橕多學科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建設,為解決『卡脖子』技術作出龍江科技創新貢獻;站在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的戰略高度,推動哈大齊工業走廊向世界科技創新產業化高地建設轉換,在哈爾濱、黑河、綏芬河等自貿先導區建設若乾個高效率開放共享、高水平國際合作、高質量創新服務戰略創新區,打造科創人纔匯聚的國際科學城、國際知識城、國際科技創新城以及國際人纔城。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