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9日訊 站在依蘭縣達連河鎮長興村長興屯的一處高標准農田邊,腳下壟臺一直延伸到一公裡之外。極目遠眺,一馬平川的連片農田望不到頭。該村誠信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志民說:『小田變大田實現了土地面積和糧食產量雙提昇,我們今年的目標是一公頃地打15噸糧以上,平均一畝地1噸。』
5月26日,韓志民駕車帶著記者馳騁在平整的田間水泥路上,『路修過後,車能一直開到田間地頭,大型農機具進地特別方便。』
站在農田邊記者看到,1500米長的壟臺上,玉米秧苗已經長出了三四片葉,長勢良好。
這處農田之前可不是這樣。韓志民說:『原來這裡是一片窪地,雨季山水下來,農田經常被淹。』不止如此,一家一戶的農田分散『零碎』,田間道路窄小,大型機械進地作業難度大。
合作社將村民的土地流轉後,便在這裡進行了高標准農田建設。將各家各戶小而散的農田集中連片,整平小地塊之間的壟溝。拆除田間『溝壑』,修整農田土路,改良土壤,在田裡安裝物聯網……經過一年多的改造,有了如今的樣子:小田變大田、瘦地變肥田,渠相通、路相連。
記者了解到,該合作社一共流轉土地2.2萬畝,其中1.7萬畝進行了高標准農田建設。
韓志民興奮地說:『這麼一整,農田面積還增加了——100公頃地能多出3公頃,這能多打不少糧啊!』
依蘭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辛文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縣共建設高標准農田97萬畝,計劃到2025年建設高標准農田125萬畝,到2030年建設高標准農田155萬畝。高標准農田建成後,項目區糧食產量平均每畝增產100斤。『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按照要求,我們計劃將剩餘229萬畝耕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我省堅持把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方面,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10265萬畝,建成規模連續4年居全國首位,成為全國第一個超億畝省份,畝均增產超10%近200斤,為全省糧食產量實現『十九連豐』,端牢『中國飯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高標准農田建設中,我省突出建設重點,優化區域布局。優先向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產糧大縣傾斜,全省98%的縣建設任務均過萬畝,形成了一批1萬畝、5萬畝和10萬畝以上集中連片高標准農田,最大連片面積達40萬畝,推動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向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轉型昇級。
我省還落實放管結合,加強項目監管。將項目評審、審批權限下放到市,將招投標下放到縣,充分調動各級單位部門積極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體系,項目建成後,市級把關驗收,省級質量飛檢,確保工程管護順利移交。搭建高標准農田地理信息監管平臺,實現項目信息化管理,確保長久發揮效益。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省還將新建和改造提昇高標准農田84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