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穩糧增草提質的好模式 安達市踐行『大食物觀』探索玉米燕麥套種
2023-06-04 07:50:2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靜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4日訊 『看這片地,長得高的這溜是燕麥,旁邊這剛出苗的是玉米。』5月26日,綏化市安達市昇平鎮板子房村的李志勇又到自己家地裡看一看。

  從5月12日玉米種下後,他就每天都要到地裡看一看。

  他家種玉米與別人家不同的是,黑黝黝的地裡已經有一些整整齊齊的青苗。

  『那是我們3月末種的燕麥,已經到分孽期,6月末就開始收割,一點不耽誤玉米生長。』李大勇說。

  今年,安達市有1000多畝地應用了玉米燕麥套種模式。該模式由安達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喜剛試種成功,省農科院和八一農墾大學進行技術指導,安達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進行了一年的應用試驗,去年底經專家實地測產,燕麥草畝產623.2公斤(青貯裹包,按含水率30%計算),純利潤能達到300元以上;玉米畝產742.6公斤,產量與常規種植玉米產量相當。

  『這是一個穩糧增草提質的好模式,非常有應用前景。』省農業科學院草業研究所所長,省現代農業產業『飼草飼料』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專家申忠寶認為,這個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玉米穩產的前提下增加燕麥產量。一方面可彌補優質飼草嚴重供給不足的現狀,另一方面通過產能提昇增加農民收益。更重要的是,這個模式可增加土地覆蓋度,刈割燕麥後茬還田,既可防風固土,又利於黑土地地力提昇。

  『無論是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還是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這個模式都具有開拓性意義。』

  套種:一地一季糧草雙收

  『4090』模式種玉米在我省齊齊哈爾市、綏化市等地已應用多年,把傳統的壟挨壟種植,改成40厘米和90厘米,40厘米做苗床種兩行玉米,90厘米堆放秸稈,有效減少了連片玉米的風阻,形成壟壟是邊行,棵棵是地頭,有利於光合作用和田間作業,保護黑土地,持續培肥地力。

  去年,安達市開始嘗試3月底在90厘米集條帶上先種燕麥,5月初在40厘米播種帶上進行小行距玉米雙行免耕播種,等到7月玉米進入快速成長期前先收割燕麥,裹包做青貯飼料,10月再正常收玉米。

  安達市一些種植大戶從3月就開始跟蹤套種生產過程,到最後看到實現了一地一季糧草雙收,他們感到很振奮,今年紛紛改裝機械,主動應用這個模式。

  優勢:增地增產保護黑土地

  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教授孔祥清與申忠寶一樣,認為這個模式有很多優勢。能充分利用光溫效,有效提高30%以上土地產出,相當於增加30%以上的耕地。

  專家們算了一筆賬,安達市每年平均玉米面積約有175萬畝,如果全部應用這個模式,就相當於增加50多萬畝土地,增收約110萬噸的燕麥草產量。如果按照一頭牛每年0.7噸粗飼料計算,這些燕麥草將能為150餘萬頭牛提供粗飼料(2022年我省奶牛存欄110萬頭)。

  能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套種技術模式中玉米平均每畝保苗較常規增加500株左右,保證了玉米的豐產豐收。燕麥草畝純增收300元左右。

  『青貯燕麥是非常優質的飼草飼料,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粗纖維、粗脂肪以及鈣和磷的含量在禾谷類作物中是比較高的,不但奶牛需要,還可以喂鵝、喂豬。』申忠寶認為,這些優質飼料將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利於提高耕作水平,提昇種植業機械化程度。土地收益增高,種植合作社及種地大戶的種地熱情也會隨之昇溫,能加速土地流轉和全程農業生產托管的發展,提高玉米種植機械化水平,進而提高玉米產量。

  推廣:還需下功夫

  作為套種模式發明人,楊喜剛這一年就像一個處理棘手問題的『剪刀手』:從燕麥、玉米選種到改裝播種、打藥、收獲機械,再到組織測產,攻克燕麥裹包水分難題……『現在看小面積試驗很成功,但如果要大面積推廣,還需要群策群力。』

  申忠寶認為,如果大面積推廣,還要根據當地地力選擇優質燕麥品種,在配套機械的自主研發上加大力度,播種、除草、收獲等重要生產環節都需專用的配套機械,還要完善技術模式。

  『燕麥分孽期需要壓青,這時候最適合種玉米,適當碾壓有利於燕麥生長,過早或過晚都會破壞燕麥生長。這就需要我們將這個模式各環節調整得相對精准,纔能不誤農時,實現真正的豐收。』

  孔祥清表示,套種模式化學除草還存在困難,現在農民普遍使用的除草劑對燕麥會造成藥害,需要及時篩選出在玉米田和燕麥田都可以使用的除草劑。

  『還有燕麥草的裹包技術問題。燕麥草在7月初收獲時含水量超出裹包青貯的標准,需采取一些技術措施保證裹包青貯的質量,目前看這些措施可能會提高成本,降低種植收益。』楊喜剛說。

  據了解,今年楊喜剛還在進行玉米套種大麥的試驗,『如果成功,將真正實現穩糧增量。』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