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富錦 五大行動奏響鄉村振興曲
2023-06-09 07:53: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9日訊 廣袤的田野上,農業全面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一個個生動場景匯成富錦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

  在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富錦市始終秉承『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思路,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大任務,創新工作舉措。

  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富錦市全面開展特色產業提昇、生態品質提昇、鄉風治理提昇、基層組織提昇、人纔引育提昇的『五大行動』,推動了鄉村產業、人纔、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以點帶面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探索新路。推動要素流動活起來、農民口袋鼓起來、集體經濟壯起來,實現農業強、農村富、農村美和共同富裕的目標。

  提昇基層治理能力 激活黨建引領發展動能

  富錦市嚴格執行村黨組織書記縣級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制定出臺了《富錦市村黨組織星級化考核指導意見》,將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納入鄉鎮事業編制。會同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舉辦村黨組織書記暨駐村第一書記培訓班,對村黨組織書記實現全員輪訓。『一村一策』推進軟弱渙散村和重點村提前實現轉化提昇。從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中擇優選擇29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一對一幫帶有發展潛力但治村興村經驗不足的村黨組織書記,推動全方位提昇。組織開展市鎮兩級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以個人述職、實地觀摩、現場打分的方式評選出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圍繞人纔振興添力量,結合『鄉村振興萬人計劃』和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昇專項行動,富錦市聚焦人纔發展,實施人纔賦能、人纔聚勢。為各行政村注入209名新生力量到村工作,形成了頭雁領航、雛雁奮飛、群雁爭雄的局面。

  舉辦了鞏固脫貧拓展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幫扶工作培訓班。市、鎮、村、駐村工作隊和各級幫扶乾部線上線下共計1500餘人參加培訓,打造一支能夠擔當鄉村振興使命的人纔隊伍。還舉辦了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傳播專業知識,推廣農業技術,促進本地農業新型化、產業化經營,有效支橕了本地主導特色產業發展。培訓內容涵蓋工藝品制作、電商直播、康養服務等12項科目。

  為更好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結合實際協調全市33家市直單位擇優選配駐村乾部133名,成立了市鎮兩級駐村辦,制定《富錦市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管理細則》,建立鎮黨委具體負責日常管理、選派單位進行跟蹤管理、市駐村辦統籌管理的三級監管機制,每個月面向駐村乾部開展『摸底+回頭看』兩輪全覆蓋踏查,發現問題立行立改、見行見效。按照全覆蓋、全脫產原則,定期開展集中培訓、幫扶成效擂臺比武、知識能力測試等,進一步拓寬駐村乾部眼界、思路、招數。探索推行駐村第一書記『一分實踐田』活動,聯合農業農村局對接省農科院,成功引進黃金鉤豆角、吊蔓西瓜等經濟作物,幫助駐村乾部盡快轉變角色,開展產業發展實踐。

  年初以來,富錦市通過入戶走訪累計幫助農戶協調解決住房、飲水安全問題共計600餘件,領辦代辦住院、看病、取藥等相關事宜1000餘次。春耕生產期間組織各鎮黨委與象嶼金谷、萬裡利達等企業對接,幫助農戶銷售餘糧3000餘萬噸。活用黨組織資源優勢,精心挑選30餘家口碑良好的農資經銷商,制作『農資菜單』,將聯系方式和商品推介給村民,由村黨組織集中采購、分批派送,為春耕生產提供充足物資保障。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2年,富錦糧食產量實現『十九連豐』。當前,富錦市優良品種普及率100%,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富錦市堅持圍繞龍頭企業、資源特色、市場需求、村戶特點謀劃產業項目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專家智庫+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持續增收。湧現出頭興牧業和牛奶牛、大錦農肉雞、宋店村湖羊、東興村肉牛等9家幫扶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在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裡,富錦市投入幫扶產業方面資金累計達14108萬元,累計落實發展產業項目33個,每戶最低發展5項產業,戶均收益6000元,真正做到了幫扶產業實現脫貧戶全覆蓋。

  在實施農業增效工程過程中,富錦市推動了現代化農業一體循環發展,聚焦機械設備強農,持續加大產業發展項目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支持設施農業現代化建設,打造糧食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烘乾、加工、冷藏、秸稈打包離田等生產全過程的設施農業現代化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廣托管服務模式,集成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應用和示范推廣,打造農業科技創新應用高地,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橕,實現產業幫扶經營主體持續發展壯大,充分發揮其幫扶聯農帶農益農機制成效,初步構建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新格局。先後為興隆崗鎮前富村、錦山鎮公安村、宏盛鎮隆盛村等采購了先進的現代農機設備,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富錦市在全省率先聘請第三方評估公司對實施的所有扶貧項目逐年逐個進行摸底,確定資產原值及現值,重新確定項目收益並納入村級『三資平臺』管理,做到讓每一筆資產都有『身份證』、都有『管理員』、都有『受益者』。

  聚焦畜牧強農,發展畜牧業項目。借力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深入推進以發展『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的產業項目,加快構建專、精、特、深、快、准高效型、生態型現代畜牧業。研究畜牧業發展戰略,制定畜牧產業發展措施,促進了畜牧業提昇增效,由傳統農業向現代養殖產業結構轉變。

  築牢思想文化陣地 共享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圍繞文化振興樹新風,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富錦市多措並舉,破除陳規陋習、弘揚良好家風、倡樹文明鄉風、培育淳朴民風,提昇鄉風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橕。以建設文明鄉風、淳朴民風為目標,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設『菜單講堂』『理進萬家』專欄,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通過黨員乾部帶頭學、老黨員領著學,提高群眾學習積極性和知識理論水平,開展理論學習300餘次,覆蓋群眾達6000餘人。

  充分發揮志願服務隊作用,通過發放宣傳單、田間地頭口口相傳形式,推動移風易俗走進千家萬戶,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移風易俗活動。同時各鎮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普法、傳統文化節日等相結合,組織開展各類推進移風易俗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居民群眾摒棄陳規陋習。通過繪制鄉村文化牆、張貼村規民約、微信平臺推送等線上線下宣傳方式,築牢農村思想文化陣地。還設立了『紅黑榜』『道德義舉榜』,通過評比公示,正向激勵、反面警示,營造文明新風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富錦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市鄉村振興局、市圖書館等單位聯合開展『讀書啟迪心靈助力鄉村振興』農家書屋讀書演講比賽活動,充分發揮農家書屋促進農民科技致富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全民閱讀的種子在農村生根開花,讓農家書屋成為農民朋友學習文化知識的加油站,為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裡』作貢獻,讓文化、文明的馨香沁入更多農民心田。此外,富錦市60個村參加了佳木斯市創建美麗宜居示范鄉村工程行動,其中二龍山鎮德利村、向陽川鎮正太村、大榆樹鎮華勝村、長安鎮聚賢村、上街基鎮宋店村5個村通過考核被評定為2022年度佳木斯市『美麗宜居精品村』。

  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五年提昇行動,積極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昇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了人居環境。打好村莊清潔行動春夏秋冬『四季戰役』,出動車輛2716臺次,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10630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59705立方米,清理村內溝渠2670公裡,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38015立方米,實現乾淨整潔有序村屯數量392個,佔比達到98.5%。在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中,結合環衛一體化、殘垣斷壁清理、農村污水治理,深入開展『清五堆、治五亂、創五淨』整治行動,開展綠化美化行動,全面提昇了人居環境質量。

  大力推動農村『三項革命』。在廁所革命方面,富錦市在3鎮5村10戶開展農民自建模式試點,在尊重農戶意願的前提下,同步組織實施2022年農村改廁計劃,完成改廁183戶。同期開展新建農村公共衛生廁所項目,委托第三方開展農村公廁設計工作,並完成了項目評審,農村公廁正有序建設中。在垃圾革命方面,按照『戶分類投放、村收集分揀、鎮監督管理、企業(鎮)轉運、市(鎮)統一處理』的治理模式運行,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共12154.206噸,無害化處理量8800噸,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穩定運行率達到100%。在污水革命方面,11個鎮共完成77個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收集池建設。

  富錦市還制定下發了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方案,實現村屯綠化31個、面積1245畝。大力推廣居民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種植萬壽菊,發展庭院經濟,開展打造庭院經濟示范村示范戶活動,打造50個綜合效益明顯的典型庭院經濟示范戶,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美化雙收益,推動村屯綠化、美化、香化。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