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理論文章
搜 索
構建林草資源保護新格局
2023-06-10 07:45:0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侯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銀山。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抓好生態環境保護』。這為龍江林草事業發展指明了目標方向。

  以『林長制』促林長治

  作為祖國北方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我省自2021年起全面實施林長制,建立了林長制組織、責任、制度體系,初步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全省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組織體系,共確定林長10698名。探索建立了『林長+河湖長+田長』聯動機制和『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林長+企業林長』協作機制,構建了部門聯動、打防結合、快速有力的林草資源保護新格局。

  我省不斷完善林長制考核機制,制定出臺了《林長制督查考核辦法》和《林長制激勵措施實施辦法》,並將林長制納入省委巡視巡察工作內容,有效推動了各級林長履職盡責,累計巡林達到24萬餘次。通過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徹底解決了『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分開,組建了精簡高效的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創新了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和管護機制,實現了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全面恢復穩步增長。持續開展森林督查、草原變化圖斑核查等各類專項行動,保持打擊違法侵佔破壞林草資源高壓態勢;全面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布局更加合理,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突出綠色發展引領

  我省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原則,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治理,以系統工程帶動大小興安嶺、三江平原等地區的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產品供給等生態功能不斷增強。

  近幾年,我省累計完成營造林869.7萬畝,完成村莊綠化43.22萬畝,綠化覆蓋率由13.3%提高到19.49%。落實森林撫育5765.6萬畝,完成草原生態修復治理427.5萬畝,完成退耕還濕41.67萬畝,培育各類苗木80.13億株,義務植樹2.09億株(含折算)。2022年,我省開發林業碳匯項目31個,面積達3120萬畝,有5家單位首批入選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單位。

  我省始終把生態壞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通過一系列生態保護的高標准嚴要求,使龍江生態休養生息取得歷史性成果。為維護大小興安嶺生態系統完整性,伊春市實施生態移民,圍繞湯旺河源頭、豐林紅松原始林群落和大箐山系保護,將原有230個林場所撤並為130個,將3萬餘名林業人口遷出深山區,嚴格自然資源保護區內礦權退出,堅決不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和高耗能的項目,積極推廣生物質半汽化爐、生物質燃氣等生產生活方式。

  深挖林草資源巨大潛力

  我省在發展林草經濟上持續發力,不斷樹牢『森林四庫』『大食物觀』等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尋求林草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建立黑龍江省森林食物標准化生產體系,逐步規范各類森林食物生產環境,確保產品生態品質。通過項目支持不斷加固、加密、加長產業鏈條,扶強龍頭企業,引導帶動各類森林食物原產品增量。

  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新格局,充分發揮龍江林業資源豐富優勢,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和食物品種。2022年,全省林下經濟總產值達到814億元,規模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省林草局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培育龍江森林食品『九珍十八品』地域品牌,構建『黑土優品+龍江九珍十八品+企業品牌』的品牌矩陣,通過品牌引領不斷擴大龍江森林食品市場影響力。

  同時深挖林草生態旅游潛力。近幾年,全省旅游項目利用林地23項,利用草原1項;提昇濕地保護與修復基礎能力,加快東部濕地旅游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康養旅游基地建設,雪鄉、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等45個單位被列為全國試點,漠河市、伊春西嶺森林醫養度假基地等5個基地獲評『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積極開展研學游,加快推進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建設,東北虎林園和伊春市九峰山養心谷景區入選『全國首批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名錄。

  突出做好文旅產業昇級。省林草局對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進行全面改造昇級,新建了游客服務中心,修建了道路圍欄,增加了景區綠化,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昇景區服務功能和質量,讓『中國虎鄉』成為老百姓公認的牡丹江冬季打卡好去處;將京劇《智取威虎山》和小說《林海雪原》經典片段在威虎山影視城景區沈浸式演出,讓游客切身體會到『林海雪原』的壯美景色和東北的民俗風情,成功打造東北地區素人微電影拍攝基地、實景演出地和網紅打卡地。

  (作者系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