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黑龍江考生 2023年大學生就業前景研判及高考志願填報攻略來了!
2023-06-26 22:0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23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填報志願環節即將到來,智聯招聘每年發布《大學生就業前景研判及高考志願填報攻略》,為考生們提供參考。隨著產業結構昇級、數字技術發展,大環境的變化也影響到考生對於專業、院校的選擇,很多考生及家長產生疑惑。今年,智聯招聘特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李力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胡佳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參與訪談,從經濟發展、技術變革等方面為考生提供志願填報建議。智聯招聘綜合專家觀點、就業大數據、職場人問卷調研等撰寫並發布本年度報告,通過呈現『七大榜單』、『三大熱點話題』提醒、輔助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關注未來趨勢,擺脫固化觀念束縛,並為考生如何迎接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提供啟示。

  七大榜單揭示就業現狀與專業前景

  據智聯招聘《2023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截至4月中旬,50.4%的應屆畢業生拿到offer。從專業來看,工學畢業生獲得offer比例最高,佔比56.9%,較總體高6.5個百分點,而人文學科類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僅為41.3%,較總體低9.1個百分點。從院校來看,雙一流、專科院校求職畢業生中已取得offer的比例分別為58.9%、54.3%。而普通一本、普通二本院校求職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分別為48.5%、46.1%。

  由以上數據可見,專業及院校關系到未來就業,智聯招聘基於就業大數據,同時關注高校就業類獎項評選、公眾討論熱度等,從不同行業對高校畢業生的招聘需求佔比、需求增速等維度,匯總7大榜單——主流行業人纔專業榜、高潛力行業人纔專業榜、高增速職業人纔專業榜、熱門投遞職業人纔專業榜、最具『錢景』專業榜、最具『錢景』高校榜、2022中國年度『最佳高校』榜,考生可綜合榜單內容進行參考。

  主流行業人纔專業榜

  根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諮詢服務、互聯網、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行業的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佔比位列前十,比例接近全行業的60%。本次報告對這些主流行業人纔的專業進行統計。

  諮詢服務行業具體包括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近年來隨著企業級服務的發展成熟,該領域產生較大的招聘需求。諮詢服務對從業者專業適配度要求較高,會計學等專業佔據前三。盡管大環境變化對房地產、互聯網行業影響較大,但這兩大行業目前仍屬於『招聘大戶』。計算機、軟件等相關專業背景,對於互聯網等IT行業而言是名副其實的『敲門磚』,而工程造價、工程管理是通往房地產行業的『通行證』。

  高潛力行業人纔專業榜

  近年來,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等行業依托較高的技術含量、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成為具有廣闊前景的高潛力行業,半導體/芯片工程師這一崗位的畢業生招聘增速甚至達到218.4%。高潛力行業自然也成為『著眼未來』的家長和考生重點關注的領域。通過統計這些行業人纔的專業發現,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生物工程、藥學等專業人纔,成為這些高潛力行業的主要力量。

  高增速職業人纔專業榜

  職業層面,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醫藥市場/銷售、半導體/芯片工程師等職業的高校畢業生需求增速高於全行業,榜單中職業的高校畢業生招聘增速均高於20%。通過統計這些職業人纔的專業發現,藥學、中藥學是通往醫藥市場和臨床協調高增長職業的『必由之路』,而電子信息、機械設計等復合型專業,則成為半導體/芯片職業的入職『基石』。網友議論的『生化環材』天坑專業之一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成為半導體/芯片的主要對口專業,折射出『冷門專業』也可能有熱門職業前景。此外,漢語言文學、英語、數學等專業的就業方向指向留學顧問、中小學家教等『教育口』職業。

  熱門投遞職業人纔專業榜

  智聯招聘通過統計高校畢業生的簡歷投遞情況發現,投遞佔比最高的職業是行政專員/後勤,比例為5.4%,其次是管培生/儲備乾部(4.5%)、銷售顧問(4.2%)等。這些職業目前對於專業技術的要求較低、准入門檻較低,因此吸引眾多畢業生投遞。與之相對應的是,紮堆投遞的畢業生多來自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類專業,以及會計學、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貿易、商務英語等『泛財經』專業。就讀於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投遞時大概率將陷入較為激烈的競爭。

  最具『錢景』專業榜

  關注就業的考生和家長通常會關注『錢景』。在『3年工作經驗人纔平均月薪TOP50專業榜單』中,排行前五的專業分別為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均為理工類專業。不僅如此,TOP50榜單也是理工類佔據多數席位,可見技術型人纔『錢景』廣闊。

  最具『錢景』院校榜

  畢業院校影響著人纔的職場起步與發展『錢景』。智聯招聘數據顯示,『3年工作經驗人纔平均月薪TOP50高校榜單』中,僅有2個高校是『雙非』院校。平均月薪排名第一的是清華大學,達到17308元。其次是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平均月薪分別為16585元、14923元。可見,『985』、『雙一流』名校『錢景』可觀。此外,『高薪』院校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兩座城市。

  2022中國年度『最佳高校』榜

  2022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中,有近百所高校獲得『最佳高校』獎——最佳高校就業典范獎、最佳高校就業優纔獎、最佳高校就業創新獎和最佳高校就業人氣獎。獲獎高校在學科設置、人纔培養、產學研融合等方面的實踐,獲得了業界的一致肯定,這些院校也值得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重點關注。

  專家、職場人解惑大熱點議題

  高考志願填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考生既要考慮到興趣與優勢,又要兼顧院校等級、專業『熱度』。不僅如此,新技術變革等因素對當下以及未來的就業趨勢產生影響。『AI替代』、『專業調劑』、 『選專業還是選學校』等都成為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的關注點。

  AI替代人類崗位?ChatGPT等數字技術衝擊下,如何選擇專業?

  技術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下,要關注新趨勢、新方向,如數字行業、高技術制作等潛力行業,提前規避可預見的風險,適度『超前選專業』。智聯招聘與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發布的《中國數字勞動力供需演變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1-7月,數字職業招聘量在全國總體招聘中的佔比由2020年1-7月的10.8%上昇到2022年1-7月的13%,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數字人纔需求上漲。今年,ChatGPT相關話題的火熱,也讓『AI替代人工』成為職場人甚至考生的擔懮。

  不過,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不必完全被『數字化』局限,或者過於恐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表示,數字技術在更新、市場需求在變化、新職業也在不斷出現,使得專業和職業必然因果聯系在減弱。例如,人工智能訓練師、互聯網營銷師、大數據產品經理等職業並沒有特定對應專業,更需要復合型專業背景。學生無論學習哪個專業,在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都要學會拓展和延伸,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特別是要努力掌握一些數據分析、軟件編程等數字化技能,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智聯招聘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強也曾在活動中表示,對求職者來說,數字化技能未來將像英語一樣,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通用技能。可見,相比專業的選擇,准大學生更應該提早著眼於數字思維的培養和數字技能的提昇。

  專業、院校、地域誰先誰後?可以盲選一線城市嗎?

  根據智聯招聘調研數據,29.7%的職場人認為填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地域』,其次是23.5%的職場人認為『專業>地域>學校』,超過半數的職場人將『專業』排在第一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胡佳胤建議准大學生們在取捨時,以目標為導向綜合考慮,評估自己是否做出了離個人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最近的選擇。而衡量離目標距離遠近的標准可以是地理區位(如一線城市、目標公司聚集的城市、實習和就業機會更多的城市等)、人際網絡(如學校資源、校友網絡、學生培養方案設計等)、專業發展趨勢(如與數字經濟、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政策導向相關的專業等)或自身興趣志向。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對於如何平衡三者,也給出了詳細的建議。他認為,『填好志願』甚至比『考上高分』更重要,『城市、專業、院校』是眾多因素中需要重點考慮的。首先,『城市』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未來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環境,特別是在一線、新一線和省會城市,擁有較好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人文歷史自然環境,這些城市的實習崗位、志願活動、就業機會等也相應更多。

  其次,『專業』的選擇會決定大學課程內容、學習模式和未來擇業領域等,例如,理工類專業會去實驗室、機房、生產車間等實踐基地,擇業方向偏技術、研發類領域;經管類專業則會有企業實習、案例研討、模擬創業等訓練,擇業方向偏管理、分析類崗位,可以結合自身特長、興趣愛好、擇業目標等來選擇。

  再次,『院校』的選擇也很重要,不僅要考慮『雙一流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區別,還要考慮『綜合類』和『專業類』、『研究型』和『應用型』院校的差異,好的院校會有濃厚的學習、競賽、學術和實踐氛圍,會通過『同伴效應』影響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價值觀的形成。

  被調劑怎麼辦?『天坑專業』=萬劫不復?

  並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如願進入自己最理想的院校或者專業,有些學生可能無奈進入自己的『備選』專業,或者『服從調劑』。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李力行表示,學生可多發掘第二學位、轉專業、輔修、跨校修課等機會,同時隨著對『備選』專業的學習,也可能認識到這些專業的魅力所在。此外,他還建議准大學生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應當在大學期間體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等。

  智聯招聘調研數據表明,67.5%的職場人認為大學期間最應當『豐富自身技能、拓展知識面』,此外, 36.4%的職場人都有『輔修第二專業』的經歷,也有18%的職場人『既輔修第二專業又跨專業考研』。對於多學一個專業帶來的好處,54.9%的職場人認為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和技能,成為復合型人纔』,佔比最高。39.8%認為能『避免虛度時間,校園生活更豐富充實』,26.9%表示『招聘方認可度高,找工作時更有競爭力』。可見,多學一個專業對於職場人而言,從修身到求職都十分受益。

  雖然『天坑專業』的說法一直存在,不過,根據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58.6%的職場人認為,只要專業能力強,沒有所謂的『天坑專業』,佔比排名各項第一。也有17.3%的職場人認為,『形勢變化太快,天坑也能變天賜』。

  如果著眼於未來就業,可以發現前文高潛力行業人纔專業榜、高增速職業人纔專業榜及最具『錢景』專業榜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被視為『天坑』的生物、材料相關專業均榜上有名。對比近年來大熱的互聯網、新零售等,生化環材等領域正逐步釋放大量人纔需求,為未來『天坑專業』畢業生帶來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因此,考生們應該放下『一考定終身』的沈重壓力,進入大學之後,著眼於技能的豐富、綜合能力的提昇。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面對學生入學後可能產生的心理落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李力行提醒准大學生,人生的路途很長,大學學習中的一些小挫折,與走出學校以後面對的各種挑戰相比微不足道,認識到這一點,就會放下『執念』,更加灑脫,避免糾結。

  2023年高考志願填報即將開始,考生及家長在這個事關『全家人希望』的問題上,一方面需要關注未來趨勢,包括經濟發展、產業昇級、新技術變革等,摒棄一些固有觀念的束縛,結合未來就業傾向進行考量。另一方面,高考不是『終點』,即使填報有失誤,未來也依然有修正的機會。最為重要的是,要充分認識到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堅持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始終保持求知精神、提昇數字素養與技能會使自己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更加游刃有餘。智聯招聘董事長、CEO郭盛曾表示,從智聯招聘《2022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來看,好僱主實際上更看重員工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模式的改變能不能跟上社會的改變和企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江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