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在最北的地方,奉獻最深沈的愛
2023-07-03 07:44: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桑蕾 張磊 張春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3日訊 6月末,漠河北極村,黑龍江邊,神州北極廣場人山人海。來自八方的客人,在這裡享受二十多攝氏度的清涼夏日。廣場左側矗立的『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雕塑,是游人必到的打卡景點。

  不遠處,一座木質的流動黨員驛站內,來自全國的黨員紛紛『簽到打卡』,在中國最北的村落裡也能找到黨組織。

  『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漠河人把這句話當做黨建品牌和政治信仰,通過建立『黨建聯合體』,將鎮政府、邊防派出所、邊防部隊、林場、學校等駐紮在鄉鎮上的部門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生活在這裡所有共產黨員的政治表態和實踐要求。

  接續傳承,忠誠的『中國紅』是大興安嶺的底色

  在全省各個城市,經常看到『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宣傳牌。

  這句道出龍江人心聲的話,是2017年5月20日,由漠河市委最先提出的。在漠河市委黨校校長張金慧看來,忠誠的『中國紅』是大興安嶺最厚重的底色,這句話就是漠河開發、建設和繁榮祖國北疆的奮斗史!

  ——1947年3月,共產黨員張文菼在漠河秘密成立漠河國立學校黨支部,成為漠河最早的基層組織。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黨中央對大興安嶺進行開發,8萬鐵道兵、2萬林業工人、6萬知識青年匯聚到祖國最北部的『高寒禁區』大興安嶺,他們以『熱汗融化千年雪,鋼?鑿透萬重地』的豪情,書寫著大興安嶺的開發史。

  ——1987年5月6日,漠河發生『五·六』大火。大火中,許許多多共產黨員捨小家、顧大家,森警官兵、人民解放軍英勇奮戰在一線,危急關頭衝鋒在前、不懼犧牲,在烈火中鍛造了忠誠的黨性。

  ——『五·六』大火後,森林蓄積面積銳減,大興安嶺的林場職工不得不下崗分流,漠河市委提出深化改革,以結構調整為突破點,進行『二次創業』。

  2017年,漠河市委提出把『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作為黨建載體。這句話的背後是對漠河人歷史傳承、薪火接力的總結,是全體漠河人愛國戍邊的實際行動、不忘初心忠誠堅守的凝練表達。

  五年後,2022年4月29日,『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被正式寫進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工作報告。

  因地制宜,建立五個黨建聯合體

  漠河市242公裡的邊境線,幾個抵邊村裡,北極村1800多人,更少的北紅村256人。在大興安嶺,按面積人口比例算下來,每個人擁有35個足球場之巨。

  地廣人稀,如何扛起生態安全、國防安全、能源安全三大重任?

  漠河人給出的答案就是——強黨建、促融合、抓發展。

  2019年,漠河市委提出要通過建立黨建聯合體,把所有單位聚攏在一起,一起完成防火安全、生態保護、守邊戍邊、興邊富民和民生建設。與此同時,黨建也要創新,漠河市委對黨建聯合體提出『一黨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讓各鎮找准自身發展重點,推進『黨建+』融入到工作生活的各方面。

  北極鎮依托地域特點,以黨員流動驛站為核心,把驛站功能、景區資源、招商企業、流動黨員整合起來,成立了『景區黨建聯合體』;

  漠河市區內的西林吉鎮以四個城鎮社區為核心,輻射12個駐區單位,組建區域統籌、多方聯動、地企融合的『城市黨建聯合體』;

  以興安鎮為核心,構建軍警地企民齊心守國門、創業守邊疆的『國門黨建聯合體』;

  以古蓮鎮為核心,與古蓮露天煤礦、古蓮林場和古蓮機場共建載體同育、陣地同用、家園同建、成果共享的『老區黨建聯合體』;

  漠河市委與三局一礦、神州北極木業、海關、機場、軍警部隊成立大北極聯合體。

  勇於擔當,體現『最北最冷最忠誠』

  『一二一、一二一』,一隊邊防警察正沿著黑龍江在北極村巡邏。

  夏日的北極村雖然涼爽,但紫外線強烈,邊防警察個個曬得皮膚黝黑。領隊的是北極邊境派出所所長徐克寧,一同巡邏的4名同事,分別來自山東、河北、四川、浙江。

  徐克寧是哈爾濱小伙,去年與大興安嶺的姑娘結婚,把家安在了漠河。

  『本來想回哈爾濱的,但緣分到了,就留在了這裡。只是有些對不起在哈爾濱的父母。』徐克寧不願多提自己的遺憾,開始給記者講起同事史先強沈欣夫婦駐守在中國『最北』夫妻警務室的故事。

  『史先強去洛古河的時候,沈欣已經懷孕七八個月了。』

  『洛古河偏遠,至今沒有快遞直接抵達,村裡只有一家小賣鋪。』

  『由於風大山林多,供電部門不得不在大風天切斷電源。』

  『購物不方便,缺個醬油少個醋,附近的連隊就「贊助」點。』

  句句透露出對史先強夫婦的理解和心疼,這又何嘗不是駐守在北極村邊防警察的辛苦與不易?可徐克寧卻覺得很幸福——北極邊境派出所在景區這裡熱鬧,工作也方便。

  這方便來自於北極鎮上下把守邊戍邊當成己任,更沒把邊防警察當外人。漠河人有句話: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戶戶是堡壘,代代戍邊人。北極鎮173公裡的邊境線,無論車巡、人巡、船巡,邊防連隊、邊境派出所、政府,包括駐地企業等各家聯合起來,各巡幾公裡,相互碰頭,一天就巡完了;有人報警,景區的視頻隨時可調取,配合度極高;村民有了矛盾,就來村民警務室調解,執法警察在這裡威信很高;鎮黨委每次搞活動必然邀請黨建聯合體的成員單位,各種活動豐富了來自五湖四海警員的生活。

  6月15日,春季森林防火期結束,漠河林業局森林消防二大隊教導員馬鑫松了一口氣。整個春防,消防大隊的撲火隊員天天跳起爬高進行軍事化訓練,已經三個月沒回家了。

  在大興安嶺,森林防火是重中之重,每到防火期,天天都把心提到嗓子眼裡。

  『看山跑死馬,林子裡的路不好走,所以我們得進行軍事化訓練。』

  『我們最怕坐直昇飛機空投到起火點,這意味著火情迅猛,補給又很難供上。撲火結束,還得走幾天纔能出森林。』

  『一年春秋兩個防火期,撲火隊員隨時待命,每年有半年回不了家。』

  雖然句句都是撲火隊員的不容易,但馬鑫卻又堅定地說:『真有火情了,那必須地方、林業、部隊一起上,我們是一片林、一家人、一條心、一起乾!』

  在漠河相信可以一起乾的人有很多。

  興安鎮上的國家管網漠河作業區是中俄石油管道漠大線首站。首站有消防器材卻沒有消防員,鎮黨委通過黨建聯合體在三村一社區幫助企業招聘,讓首站大為感動。興安鎮沒有消防隊,距離最近的消防隊在100公裡外的阿木爾林業局,如果著火了,來一趟得一個半小時。有一次興安鎮失火了,首站消防隊10分鍾趕到現場滅火,地企之間的感情更親近了。

  興安鎮黨委書記李滿意一語中的:企業和單位駐紮在興安鎮,通常會來拜訪一下鎮黨委鎮政府,但那只是各單位負責人互相認識,現在通過黨建聯合體,各單位的黨員有機會經常接觸,彼此加深了解,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誼,更方便大家開展工作了。

  就像國家管網漠河作業區支部書記單海鷗說的那樣,這些年通過黨建聯合體,幾家單位互相配合,共同守護邊疆,守護能源動脈,大家一起防汛、抗疫,一起做管道保護宣傳,一起做安保演練。

  為了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責任,漠河人在黨組織引領下,踐行著最偏最遠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誠的誓言。

  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北極村黨員李希江是個『斜杠中年』:是北極鎮的清掃工,還身兼北極村游艇、馬爬犁協會會長,家裡又經營著家庭旅館,妥妥的致富能手。

  憑啥他能當上兩個協會的會長?李希江笑著說:『別看我平時不愛說話,但看到不對的事就願意管,而且對事不對人,做的不對,你和我再好我也說。』

  有了致富帶頭人,旅游發展有了方向。去年游艇協會每人增收3.7萬元;馬拉爬犁協會每人增收1萬元。今年,游艇協會花200萬元在佳木斯訂購了一艘游船將於7月初下水。協會『小支部』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大管家』。

  村支書劉存生對李希江的評價很准確:看起來就是個熱心腸,骨子裡全是正能量。

  毫無疑問,這正能量來自於黨員的黨性。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黨員,讓黨組織更具凝聚力和吸引力。

  ——漠河做寒地試車,一汽集團每年都有人冬季來北極村駐紮。入村第一件事就是到黨建聯合體報到。

  ——河南人孫耀志在北極村建立張仲景養生院後,成立了黨支部,每年端午、重陽都給村裡的老人辦晚會送禮物。疫情期間還幫助村裡完成防疫隔離任務。

  凝聚了各行各業帶頭人的黨建聯合體也成為智慧和能量匯聚之地。

  2022年,北極鎮提出要種植寒地玫瑰,在黨建聯合體開會時,黨員們紛紛想辦法,有人找來好的品種,有人介紹了種植專家,一年後,北極村邊的玫瑰花,已經成為致富的新品。

  共建、共享、共促、共贏。大興安嶺地委組織部部委許崴說,建設黨建聯合體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每一個聯合體都要立足實際,與中心工作相融。生態安全、國防安全、能源安全的重任,光靠政府或者一個企業是完成不了的,要通過邊境黨建進行資源整合,打破地域、隸屬、行業壁壘,成為邊境黨建的抓手,讓黨政軍警民同向發力。

  黨建聯合體是紐帶和橋梁,承擔的是融合的任務,在這一點上,漠河市委下了一步先手棋。

  大興安嶺歷史上先有林場,後有政府。老區古蓮鎮上的古蓮露天煤礦、古蓮林場都隸屬於國家林草局,屬於央企。在政企不分家的年代,企業負擔著地方三供一業等多項民生任務。2020年4月2日,國家林草局在加格達奇舉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揭牌儀式,標志著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政企分家大幕拉開。

  但企業想要發展得好,就必須和駐地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情。畢竟古蓮鎮上的13棟居民樓裡,小鎮居民、煤礦工人、林場職工混居,彼此既是親戚也是朋友,煤礦和林場職工退休後,關系也要落在社區。因此,在古蓮鎮創城時,煤礦和林場都積極參與,出人出車出器械;開展社區工作,各單位都出黨員共同參與。

  漠河市委是在2019年提出建立黨建聯合體的,時隔一年後,大興安嶺纔開始政企分開,顯然未雨綢繆的漠河市委通過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創新,應對了改革大潮帶來的新變化。

  65年的政企合一體制,三年前完成改革分立,防火和經濟、民生發展等工作怎麼協同?

  漠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蘭波說:『我們抓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個關鍵,通過建立黨建聯合體,以鎮黨委為中心,讓黨員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帶動身邊的群眾共同奔向美好的生活。』

  有了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做堡壘,漠河的黨員擰成一股繩,用忠誠,守護著綠意蔥蔥的大興安嶺;用擔當,引領著興邊富民,踐行著『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錚錚誓言。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