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日訊 時值盛夏,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劉洪貴帶上他的新一批隊員趕往亞布力生豬『科技小院』,又一次開啟技術服務與指導的新旅程。
近年來,黑龍江省教育廳持續將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派到田間地頭,深入推動『科技小院』人纔培養新模式,使學生們在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基礎上,重點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際問題。2022年,我省高校33個『科技小院』上榜國家支持建設名單。
如今,一個個『科技小院』在黑土地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在一屆一屆高校師生的接力『長跑』中,獲得收獲,走出了一條人纔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與鄉村振興共贏的新路。
打通科技助農『最後一米』
10年前,尚志市食用菌『科技小院』迎來了東北林業大學食用菌創新團隊的師生。張國權教授和學生們工作在地裡、吃住在『院』裡。每到冬季食用菌菌包生產季節,他們便與工人們一起做拌料、裝袋、滅菌等工作,到了春秋種植季節,他們又同當地農戶一起澆水、采摘、晾曬,觀察、記錄食用菌生長情況。每到栽培關鍵環節,食用菌實驗基地周邊農戶總愛往『科技小院』跑,向師生們諮詢食用菌種植要點。
10年來,東北林業大學食用菌創新團隊的師生幾乎跑遍了尚志市的各個菌廠和種植基地,打通了科技助農的『最後一米』。
團隊帶頭人鄒莉向當地種植戶提供『黑厚圓』和『黑元帥』兩個抗雜菌能力強、適應區域廣的品種,無償供菌農栽培。團隊師生還結合當地黑木耳栽培特點,重點開展了菌種生產、人工栽培新模式等應用研究,開發了『黑木耳液體種制種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成果。應用『袋頂出耳』技術的合作社當年實現增產1800斤,增收5.4萬元。
技術跟蹤服務,定期開展培訓……來自『科技小院』的一項項新技術得以落地轉化,一個個振興鄉村的『金點子』讓農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鄒莉說,『科技小院』是鄉村人纔振興的重要一環,在它的賦能下,更多『新農人』俯下身子留在黑土地上,幫助當地農民成長為懂技術、會經營的新時代農民。
科研方向瞄准鄉企難題
近日,記者跟隨劉洪貴教授來到亞布力生豬『科技小院』。走進陽光大棚的生豬的日常生活區,令人眼前一亮——百畝大的豬捨內,不見污水,也沒有異味。
劉洪貴向記者介紹:『我們在生豬發酵床下面鋪上厚墊料,這種由微生物菌劑和秸稈等物質做成的墊料不僅可以降解、消解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尿、實現零污染零排放,還可將其糞污變成優質有機肥還田,對黑土地起到修復和質量提昇作用。』
據了解,2021年,黑龍江省亞布力林業局青雲小鎮驚哲養殖基地同東北農業大學合作,掛牌成立黑龍江亞布力生豬『科技小院』,圍繞當地生豬養殖中的飼養、品種、環境等亟待破解難題開展科技攻關,幫助農戶發展低碳綠色養殖。
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李欣是入駐這個『科技小院』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導師劉洪貴的帶領下,他開始了與生豬的『親密接觸』。
『養豬的工作聽起來簡單,其中的學問大著呢!』通過密切觀察豬群的生活狀態,李欣發現,想要提昇豬的健康度,打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是重要基礎。結合科技養殖理念,李欣幾人在劉洪貴教授帶領下,創新建立雙層平臺厚墊料養殖系統,為小豬搭建爬梯、設置自動喂料飲水槽、添加通風系統,大大提高了豬的生活空間和生活質量。
利用近20個月的時間,劉洪貴帶著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在『科技小院』裡培養了一批知農愛農的碩士生。
2022年底,亞布力生豬『科技小院』被評為『中國農技協最美科技小院』,成為我省唯一獲獎單位。『科技小院』建立起的綠色循環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了養殖零排放、秸稈資源肥田化、產品綠色有機化。生活舒適的『幸福豬』也成了當地村民的『致富寶貝』。
成果轉化促進產業振興
在距哈爾濱市60多公裡的黑龍江大學甜菜栽培實驗田裡,一壟壟整齊的甜菜,在陽光照射下散發著油綠的光亮。實驗田邊,『科技小院』的牌子格外醒目。在這裡進進出出的,是一群年輕人。
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黑龍江大學研究員王宇光正帶領學生在地裡取樣調查。他俯身扶起一片葉子,指著露出泥土的圓錐狀甜菜說:『這就是我們常吃的糖原料。』
我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甜菜生長條件,其產量在全國制糖中貢獻率高達30%左右。然而,多年來農民種甜菜品種多從國外引進,再加上栽培技術落後,普遍只有3噸左右的單產,龍江甜菜產業一直裹足不前。
近年來,黑龍江大學甜菜『科技小院』的師生不斷探尋改進方法,目前采用的紙筒育苗栽培和壟作栽培新技術,與原方法相比,生育期延長一個月,畝產可達6噸以上。
去年,黑龍江大學農藝與種業專業研究生汪旭在指導教師帶領下,用無人機多光譜監測技術對甜菜的病蟲害、葉面積、葉綠素等情況進行監測,為企業提供了提高產量和糖度的精准方案。
依托『科技小院』制定的『畝產4噸、含糖率16.5%』方案,依安東方瑞雪糖業企業收益逆勢增長。該公司原料部農藝經理宋曉清說:『感謝「小院」的技術支持,讓企業吃到了「定心丸」!』
在不久前舉辦的田間觀摩會上,農戶們積極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對科技小院的技術服務豎起了大拇指:『這幫「小院」的學生,懂農業、有本事!』聽到這樣的評價,汪旭心中無比充實,『希望更多科研成果能走向田間地頭,讓科技成果促進產業振興,讓農民更富裕。』
截止目前,東北林大、東北農大、黑龍江大學、八一農大等4所高校的33個國家級『科技小院』建設已覆蓋全省26個縣區農場,涵蓋糧食、經濟作物等20多種農副產品生產。『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資金、項目等方面支持現有「科技小院」建設,同時培育建設一批省級「科技小院」,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科技服務平臺,引導更多青年人纔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省教育廳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處處長於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