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1日訊(劉婧斯 記者 霍梟涵)近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黑龍江出現極端降雨過程,哈爾濱、牡丹江等市汛情告急……危難險重中,黑龍江老兵退役不退後,連續鏖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搬沙袋、築堤壩、解救被困群眾、支援部隊官兵……他們用血肉之軀擋在人民群眾的前面,勇戰洪魔。
哈爾濱尚志:在汛情最危險的地方持續戰洪
尚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建抗洪搶險志願服務隊,隊員由11位在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的退役軍人組成。8月3日17時,工作群裡緊急招募志願者前往尚志市螞蟻河岸邊參與抗洪搶險護堤任務,11位退役軍人第一時間前往現場,並且選擇了最危險的鉑金華府北岸堤段。他們排查險情、維護秩序、建立泥沙大壩……在鏟車的配合下裝沙袋、壘壩、堵口,持續奮戰近8小時,護堤長度600餘米。
尚志抗洪搶險志願服務隊救援現場。
隊員劉建秋說:『好幾名參與救援的同志開赴現場附近的車輛已經被淹沒或衝走了,但大家都表示先救被困群眾,能多轉移出來一人比什麼都重要!』『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我們就會第一時間衝向前線。就要出現在災情最嚴重、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若有戰、召必回』。尚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志願服務隊隊長蘭鵬飛說。
『我是退伍兵!我是黨員!我是學生骨乾!讓我上!』雖然高燒39度,哈爾濱華德學院退役大學生士兵李潤東聽聞家鄉汛情緊急,著急地找到正在搶險的森林消防官兵們表明身份來意並取得同意後,加入了抗洪搶險的戰斗中。他與消防戰士們一起橕著救生艇,逆流而上,解救被困在洪區的百姓、搶救百姓的物資……李潤東說,作為一名退伍老兵,衝鋒在前是本能,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更要時刻牢記青年一代的職責使命。
哈爾濱延壽:轉移受困群眾100餘人
延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鼓勵引導50餘名退役軍人橄欖綠志願者加入應急民兵排。3日,延壽縣老污水處理廠東200米處,水壩放水閘門受河水衝擊影響,出現險情。15時,50餘名退役軍人火速趕往險情地段,頂著瓢潑暴雨、踩著濕滑淤泥,裝沙袋、搬沙袋、鋪設塑料膜,層層壓實加固河堤,嚴守河段堤防。經過連續25個小時搶險,人拉肩扛沙袋1000多個,成功阻止了河水漫過河壩繼續蔓延的趨勢。

8月4日,延壽縣延河鎮部分村屯被淹。有著16年兵齡的老兵陳亞飛主動請戰,與其他2名民兵一同乘坐衝鋒舟,前往4公裡以外的農興屯轉移被困的5名群眾。當晚21時,原延壽縣糖果廠積水嚴重,屋中還滯留有年近8旬的老人,情況危急,陳亞飛徒手砸碎玻璃,用肩抗、托舉的方式成功救出2名老人,此時,他們已經連續作戰超過17個小時,而營救仍在繼續,在亞麻廠、四中平房區、山河名苑以及山河小區的救援轉移任務中處處能見到老兵的身影,他們衝鋒在前,積極入戶搜救被困人員,將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累計轉移被困群眾100餘人。
哈爾濱雙城:兵支書帶著兵兒子各『守』一方
汛情發生以來,雙城區15個鄉鎮、街道累計降水量達到100毫米以上。西關鎮宏昇村『兵支書』王樹森和他的『兵兒子』王桐勃分別守在韓甸鎮和萬隆鄉最危險的抗洪一線,王樹森今年49歲,他說:『村裡平均年齡都五十七八,我就是年輕黨員,我還是志願兵,危險的活我就得往前衝。』這個自稱『年輕』黨員的『兵支書』提到自己的兒子時,他說:『他是復員兵,在萬隆鄉支援4天了,我倆打電話互報了平安』。
牡丹江:洪水中橄欖綠志願服務旗幟飄揚
8月5日,牡丹江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組織『橄欖綠』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開展防汛工作。
下沈一線,對同心公園、東四條路跨江橋及木質棧道開展巡查,全面監測水位,密切關注汛情變化,對發現的隱患立即采取措施,及時消除。不間斷對重點區域進行巡邏巡查,確保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解決,保障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我們是退役軍人,在這防汛的關鍵時刻,就是我們發揮作用的時候,必須衝上去,我們堅信一定能取得防汛工作的最終勝利。』牡丹江市『橄欖綠』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常務副隊長趙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