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創新發展大會召開在即,系列報道《創新驅動新龍江》走進哈爾濱大電機研究所,看它如何不斷突破關鍵技術創新,佔領行業制高點,助力我國水力發電設備,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在哈電電機大電機研究所,我國首臺套大型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研制項目的轉子真機模型已經進入工程化階段。
研究所工程師劉平超介紹,變速機組在高速運轉下,相當於十噸的卡車以高鐵的速度運行,產生巨大的衝擊力,需要比較穩定的一個固定結構。目前,研究所自主研發了十多項的專利技術,解決了發電電動機在電磁、絕緣、通風等關鍵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創新無止境,迄今為止,哈電電機共參與了33座抽水蓄能電站,122臺套抽蓄機組的研發制造,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0%以上,穩居國內第一。近5年來,哈電電機組織制定、修訂各類國際標准8項,在水輪機行業、大型旋轉電機行業代表我國作為國際標准召集人,牽頭制定相關技術規范和技術條件,大大提昇我國在國際大水電領域的影響力和國際標准話語權。
在做強水力發電設備產品研發的同時,大電機研究所還在全生命周期維護上發力,他們自主研發的發電裝備數字孿生系統就被應用在三峽水電站上。
研究所新產品工程化室主任孫永鑫表示,相當於給電站裝了一個大腦,能夠通過監測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創新離不開人纔,在大電機研究所35歲以下青年佔比40%以上,其中技術人員碩士學歷以上佔比超53%,給年輕人舞臺,給科研者平臺,再加上龍江人纔振興60條等政策加持,讓眾多人纔不斷湧現,心無旁騖搞科研。
哈電集團首席專家哈電電機副總工程師覃大清表示,像排球隊一樣,不光要學會攔網和接球,更重要的要學會扣球,這個扣球就是創新。面對國家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需求,不斷提供清潔可再生能源新技術。幫助電網消納風電和太陽能這些清潔可再生能源,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