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訊 (記者 許諾)本輪汛情發生後,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部署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全力開展衛生應急處置和災後防疫工作,築牢全省人民健康堤壩。
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做好應急衛生防疫准備。汛情發生後,立即由委黨組書記、主任雙牽頭成立災後應急衛生防疫工作專班。8月7日,派出三個衛生應急防汛工作指導組對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災情較重地區開展衛生防疫、醫療救治、培訓等工作指導。8月3日,在雞西市舉辦的東北四省區鼠疫防控工作會上對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防汛度汛工作進行了部署。8月9日,召開全省衛生健康系統汛期衛生應急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再次部署。8月8-14日,委派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長先後到哈爾濱市五常、尚志、雙城,牡丹江市海林、東寧等災情較重的地區,現場指導傳染病監測防控及環境消殺。
切實履職盡責,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組織制定《2023年黑龍江省洪澇災害衛生防病工作技術指導方案》《黑龍江省洪澇災害臨時安置點防疫指南》,對做好全省洪澇災害衛生應急處置和臨時安置點疫情監測、環境消毒、健康教育等災後防疫工作進行全流程規范和指導。一是加強飲用水監測。組織制定《黑龍江省洪澇災害飲用水水質應急監測工作方案》,從內容、方法、指標、頻次等方面,對飲用水水質應急監測進行再規范、再要求,指導各地做好相關技術人員、現場快速檢測和實驗室應急檢測工作准備。二是加強環境消殺。組織全省各地做好消毒劑和消毒器械儲備,制定工作方案,及時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與消毒工作,指導受災地區全覆蓋踏查飲用水井並全面進行含氯消毒劑投放,對過水戶進行消毒。三是加強傳染病監測。組織各級疾控機構抓好災區病媒生物監測,指導當地科學滅蚊蠅、及時處理蚊蠅滋生環境,有效清除蚊蠅孳生地。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確保及時發現、報告並處置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合理調配資源,積極做好衛生應急保障工作。全省國家、省、市、縣四級共276支衛生應急隊伍、6472人全部進入應急備戰狀態。哈爾濱、牡丹江市第一時間派出應急隊伍赴災區開展醫療應急救援(治)和衛生防疫工作,屬地衛生健康部門緊急調派轄區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駐紮在各個安置點,為受災群眾和搶險救援人員提供醫療衛生、心理疏導等方面服務。對有急診急癥的患者,立即轉運至相應醫療機構進行救治。8月10日,組織緊急醫學救援隊分赴受災較重的哈爾濱市五常市、雙城區等地開展巡診救治工作,累計在8個安置點義診2000餘人。8月11日,省疾控中心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10人赴哈爾濱五常市、尚志市,牡丹江海林市開展災後消毒及衛生防病工作。8月12,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和省二院組建了兩支各10人的省級抗汛醫療隊日赴五常、海林開展工作,省三院6名專家組成省心理危機乾預救援隊赴哈爾濱雙城區、五常市和牡丹江市東寧市對臨時安置點人員開展心理疏導。截至目前,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在本輪洪澇災害醫療應急保障中派出救護車258臺次,出動醫護5749人次、防疫專家1248人次,心理醫生122人次,救助群眾3000餘人。
強化健康宣教,積極主動做好風險溝通。組織全省各級疾控和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洪澇災害衛生應急和自然災害引發安全事故健康宣傳教育,向社會發布《洪澇災害期間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的預防與應對》《汛期預防食源性疾病溫馨提示》等科普教育宣傳材料和《洪澇災區環境衛生處置與預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向公眾宣傳洪災衛生防病常識,引導群眾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公眾對洪災的衛生防病、防范風險意識以及自救互救能力。省衛生健康委通過『健康龍江服務平臺』公眾號設立抗汛義診專區,專區共設立互聯網醫院、家醫諮詢、線上購藥、預約掛號、我的家醫、災後防疫6個板塊。開展抗擊汛情互聯網義診活動,努力緩解暴雨汛情給群眾帶來的就醫不便,為受災地區民眾提供快捷就醫問藥服務持續至汛期結束。
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組織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全面開展汛期衛生監督應急檢查,增加集中式供水單位監督頻次,加大自備水源和二次供水單位衛生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供水單位嚴格落實水源衛生防護、水質消毒等衛生管理措施,對發現的問題責令供水單位限期整改。聚焦汛期群眾安置點加強衛生監督,重點檢查室內空氣質量、生活飲用水、場所消毒管理、傳染病防控等內容。
加強應急值守,發揮疾控部門專業作用。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和機構加強汛期應急值守,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乾部在崗帶班制度,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准備。嚴格落實信息報告制度,確保重要情況第一時間請示報告並及時有效處置。組織公共衛生專家做好隨時赴洪澇災區指導災後應急衛生防疫准備。主動與應急、水利、氣象等部門聯系,及時獲取災害預測預警信息,組織專家分析研判排查汛期傳染病防控風險隱患,提出應對措施建議。
下一步,省衛生健康委將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風險隱患,加強督導檢查,持續落實落細醫療支援、消毒消殺、水質檢測、健康監測等各項工作措施,確保受災群眾醫療服務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