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9日訊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17日,全省創新發展大會召開,吹響了創新龍江建設的新號角。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把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核心載體,加快培育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今年上半年,我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有哪些亮點?科技成果轉化,重在生態圈構建。我省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現狀如何?下一步如何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霸『亮劍』激發創新澎湃動能
『2022年,哈爾濱全市轉化科技成果1400項,促成合作項目120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2.2億元。』
『近年來,哈工大加速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合縱連橫打造國家級科研平臺集群,全面發力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加速推動高技術成果在龍江落地轉化……』
在創新發展大會上,龍江創新學霸硬核『亮劍』,激發了創新的澎湃動能。
我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皖學習考察,同樣收獲滿滿。多位黨政乾部表示,考察學習增強了我們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學好、吃透、用好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經驗,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聚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好考察學習的下半篇文章。
哈爾濱愛威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項征認為,無論是組織黨政代表團赴長三角地區學習,還是召開創新發展大會,都彰顯了我省力學篤行促振興的堅強決心,也為未來龍江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相信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龍江一定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有序推進
時值暑假,大學校園內少了幾分喧囂。但黑龍江科技大學校園內的碳谷生態圈建設項目一期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科技創新生態的建設作為支橕。按照《環黑龍江科技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方案(2022-2026)》,通過五年的建設,以黑龍江科技大學為核心,在哈爾濱新區濱北路、濱水大道、東北亞大街、中源大道圍合區域內,建成龍江碳谷生態圈。
『去年9月,學校就啟動了環黑龍江科技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工作。目前一期工程建設項目已全部啟動。』黑龍江科技大學科技處處長康健告訴記者,學校在辦學空間本來就很緊張的情況下,為早日啟動碳谷生態圈建設,把臨街和臨江的教學、科研用房騰出,作為碳谷生態圈策源核用房。今年開春學校就啟動了人纔公寓改造工程,目前,碳谷大廈項目已完成前期相關審批工作,預計9月開工建設。
事實上,環黑龍江科技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的建設,是我省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有序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一個縮影。
今年3月出臺的《黑龍江省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案(2022-2026年)》要求,要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型企業孵化鏈條,建設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在哈爾濱,目前哈工大生態圈、哈工程生態圈、黑科大生態圈和哈獸研生態圈4個首批生態圈共梳理生成具有校所學科特色的重點建設項目37個,其中在建項目12個、新建項目14個。
上半年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碩果豐
7月24日14時,在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處辦公室內,處長周昊和幾名工作人員緊張忙碌地學習上級會議精神、修改報告材料、確定地市科技成果轉化路演推介對接活動的具體時間。
這間三十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放滿大小5張辦公桌。牆面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寫著近期我省科技成果轉化大事記和工作計劃。
快節奏、高強度,是記者對成果轉化處工作狀態的最大感受。
『我們處是去年11月份成立的。』周昊在省科技廳工作近20年,是科技系統的行家裡手。上任之初,他用了大半年時間做調查研究、完善體制機制、制定統計標准等基礎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78項,其中高校32項、科研院所27項、企業佔比最高,達到219項;新增經濟收益30.41億元,其中企業26.42億元。
『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標准制定,是廳裡結合省情、摸索半年制定的。』周昊說,目前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是以新增經濟效益200萬元以上為統計標准的,『這些重大成果項目佔總量的10%,但創造了90%的經濟收益。』
舉行科技成果路演推介對接活動,是加大產學研對接力度、推動更多成果落地轉化的重要舉措。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地)、各單位共開展科技成果路演推介對接活動112場。
創新龍江 未來可期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長周期、系統性的工作,涉及『政產學研金介』等多方面因素。周昊表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要有系統觀念,以產業需求為核心,引導高校、院所面向需求提供有效成果供給,推動產業、科技、金融融合發展,不能各行其是。
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付強認為,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應該跳出小科技,織就一種全域創新、全域服務創新、全域服務於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生態。他特意向記者強調,所謂的生態,『就是讓供給端、轉化端、需求端全員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形成上下一盤棋。不能『上熱下冷』,更不能『說起來很重要、乾起來很次要、忙起來就忘掉』。要一茬接著一茬乾,一張藍圖繪到底。
『科技成果轉化要堅持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付強建議,要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有效性、針對性和精准性,真正懂得企業到底需要什麼。要聚集新興產業發展,招引龍頭企業,以科技創新資源完善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通過發展產業集群留住創新人纔。特別是要發展高新區、經開區等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先導示范區的作用。通過『松綁+考核+激勵』,提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力,著力激發科研工作者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內生動力。關注『換道超車』的企業,『投早投小』、精准研判『潛力股』。另外,還要打造一支既懂技術,又懂企業需求,還懂資本市場的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
『中小型企業有技術應用場景,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是最迫切的。』黑龍江威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革立建議,政府應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比例,在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引入科技成果轉化鑒定的市場化管理機制。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常態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培訓、加大宣傳的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成果對接渠道。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創新龍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