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4日訊 截至今年7月底,注冊企業590家,累計注冊資本219.21億元,華為、東軟、奇安信、思靈機器人、哈工大衛星等一批代表性企業落戶園區,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自2019年5月深圳市與哈爾濱市簽署《合作共建深哈產業園區協議》以來,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創新打造飛地模式,帶土移植深圳經驗,目前已成為哈爾濱新區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深哈產業園的發展速度何以如此迅速?『落實帶土移植,營商環境向著國內一流看;堅持精心規劃,建設標准朝著世界一流乾;瞄准優勢方向,產業建設比著深圳速度上。』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濱僑介紹了其中的秘訣。他說,園區自啟動建設以來,始終按照『深圳質量』『深圳標准』規劃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明確了『一園擎雙城、創新策源地』的歷史定位,以市場化方式創新服務和運營,構建從創新創業、科創總部到智能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創新體系,促進產業協同發展、集群發展,力求將園區打造成為營商環境優良、新興產業集聚、服務體系完善、配套設施齊全、運營管理高效的低碳智慧園區。
園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飛地』模式打造哈爾濱『特區』,開創了黑龍江第一例招投標『評定分離』和MO用地,形成了『飛地引入、園區復制、新區推廣』的實踐路徑。對標深圳負面清單等做法,與新區共建定制化的『園區政務服務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實現辦事不出園區。借鑒深圳優化營商環境做法,實現深哈公司1天完成公司注冊,101天地下室結構封頂的『深哈速度』。逐步建立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服務體系,讓企業享受到深圳『特區』標准的服務。
聘請國際國內一流團隊,完成從空間規劃到運營管理的全流程綜合規劃的編制,打造從南至北貫穿整個園區的產城服務核心軸,搭建了『3+1』主導產業體系。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1.2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基本建成,配套設施建設陸續啟動。規劃23公裡海綿城市濱水岸線,48公裡綠道,構建了四季綜合暖廊,打造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產業新城。
在產業建設上,園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完善人纔、技術、資本等要素,搭建全體系金融服務平臺,設立10億元深哈產業投資基金和1億元天使基金,推動企業同資本市場對接。落實國家科技成果路演行動,吸引了國內外數百家單位參與,精准將企業與技術、資本、服務無縫銜接。
於濱僑表示,下一步,園區將認真貫徹全省創新發展大會精神,深化拓展深哈合作,加強在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合作,持續將『深圳經驗『轉化為『新區實踐『,把深哈產業園打造成為深化南北合作、科技賦能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示范樣板,為『創新龍江』建設貢獻更多的新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