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提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立足於預防、調解、法治、基層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
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按照『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總思路積極推進『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讓大量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實現法結與心結雙解,邀請黑龍江法院各中級、基層法院院長談一談他眼中的訴源治理。

大慶中院黨組書記、院長田守明
堅持『四化融合』推進訴源治理
大慶法院堅持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省法院『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要求,探索網格化建設、信息化支橕、多元化解紛、精細化服務『四化融合』,推動訴源治理深度融入黨委領導、綜治牽頭、多方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並初見成效,受理訴訟案件數、執行案件數、申請再審案件數、萬人成訟率均同比下降。
立足網格化建設,依托『綜治網格』載體,推動『全覆蓋』排查化解糾紛。多次向市委、市委政法委匯報訴源治理工作,推動訴源治理納入市域社會治理『網格化+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總體布局。一是推進『法官入網格』工作。兩級法院深入網格提供法律諮詢4711次、提出矛盾糾紛解決建議766次、訴前調解案件6660件。二是推進駐院人民調解工作室建設。推動在中院、10個縣區法院、26個人民法庭全部派駐人民調解工作室、配備專職人民調解員111名,推行『速裁法官+調解員』一對一結對指導等機制,對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加強培訓指導、激勵履職盡責。三是推進『四所一庭』建設。24個人民法庭在社區、鄉鎮建立訴訟服務站37個,與全市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派出所實現有效銜接聯動。推動網格內解紛主體從矛盾糾紛的預防、排查、調處等方面全流程參與市域治理,促進矛盾糾紛在網格內實質性化解。
立足信息化支橕,依托案管系統和『一網統管』平臺,推動『全流程』防治衍生案件。加強訴前調解、審判執行案件的流程監管,將疑難信訪事項納入『一網統管』平臺,構建防治衍生案件的閉環。一是深度應用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推廣『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解紛方式,吸納基層調解組織、行業協會等入駐調解平臺,指導訴前調解、進行司法確認。肇源縣法院與縣司法局、縣自然資源局協同推進『不動產繼承登記+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聯辦,不動產繼承轉移登記由15個工作日縮短為20分鍾取證。二是深度應用智慧法院系統。加強訴訟案件管理,堅持『一個糾紛一個案件』理念,探索訴前鑒定、示范訴訟,強化依職權、依申請調查取證,落實類案檢索、案例講評、裁判說理、判後答疑等制度,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標准,分層遞進做好釋法析理工作,推動『一案止爭』,防治『類案多訴』,最大限度減少進入二審案件數量。三是深度應用執行指揮中心。推動解決矛盾多向『前』想,作出裁判多往『後』看,把『有利於執行理念』貫穿調解、保全、立案、審判等各環節,加強訴訟保全和自動履行評估、引導,建立調判後督促履行機制,規范執轉破程序銜接,推動執行『三統一』機制有效運行,對關聯案件並案執行,減少執行衍生案件。四是推動信訪事項納入『一網統管』平臺。推動信訪事項由『責任導向』向『化解導向』轉變,探索『誰的責任誰承擔、誰能化解誰牽頭』的信訪解決新途徑。
立足多元化解紛,依托『訴調對接』機制,推動『全鏈條』參與矛盾化解。完善高效便捷糾紛解決機制,為群眾提供多元解紛渠道,在訴的初始源頭推進基層善治。一是加強網格聯動。發揮網格管理『人地兩熟』優勢,推動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充分參與矛盾預警、前期介入、初步調處等糾紛前端預防,參與協助送達、協查財產線索、督促自動履行和涉訴矛盾化解工作。市中院對涉雲水清園、四季御景小區的執行案件進行排查摸底,溝通網格員參與案件處理、釋法答疑,提高了糾紛處理效率。二是加強府院聯動。會同市政府常態化召開府院聯席會議、專題會議,設立全省首家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整合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信訪化解等多方力量,支持促進政府加強征收補償、拆違治亂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三是加強黨建共建。組織兩級法院黨支部與轄區基層黨支部『結對子』、黨員乾警到社區『報到』,建立『黨建+網格』『黨建+社區』『黨建+村屯』『黨建+學校』『黨建+企業』等聯動機制,支持指導創建無訟社區、無訟村屯、無訟企業24家,以專業優勢助力綜合治理和矛盾化解。
立足精細化服務,依托『能動司法』實踐,推動『全要素』融入社會治理。堅持『辦理一案,治理一片』,主動在司法過程中發現矛盾糾紛前端防控的普遍性、趨勢性問題,綜合運用信息反饋、司法建議、案例普法、規則指導、巡回審判等形式,推動案件辦理結果轉化為治理成果。一是深入分析審判態勢。運用司法大數據客觀分析各類案件走向,協同會商城管、金融、房產等管理部門和油化大企業,加大矛盾多發易發領域的綜合治理,物業、金融、房屋買賣糾紛案件分別同比下降54.72%、17.14%、71.35%。二是適時發出司法建議。主動將治理前端信息共享,對矛盾尖銳的社會糾紛以及涉眾群體性糾紛,調研分析個案、類案發生原因,就規范油田企業物資管理、防范金融風險、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等,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57份,推動綜合治理、行業治理。連續11年向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報送《行政案件司法審查報告》,對行政執法中普遍性、傾向性問題提出預警及治理建議。三是廣泛開展普法宣傳。通過《『四大幫辦』訴前調解在行動》電臺欄目,宣傳訴源治理典型案例;舉辦『法律七進』巡回講堂267場、巡回審判36次、以案釋法125件,高效供給普法宣傳服務。深入開展『暖企』『助企』『惠企』『安企』行動,走訪市場主體597家,幫助解決法律問題157個,有效提昇服務企業治理的能力水平。
大慶兩級法院將做深做實能動司法,更加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機制建設,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性疏導、實質性化解、綜合性治理,為龍江振興發展、大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