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測水質。

專用消殺車進行消殺。

義診現場。

大型機械作業。
黑龍江日報8月27日訊 受臺風影響,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襲擊,最大過程降雨量達237.5毫米。災後,大海林局公司按照龍江森工集團部署安排,搶時間、抓進度、細部署,在防疫、疏通河道、清理雜物、搶修農田路和防火公路等方面持續發力,不等不靠,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
72小時清淤保供水
洪水退後,確保飲用水安全刻不容緩。
24日,記者來到大海林局公司自來水供應站。大門前、院子裡鋪滿了生石灰。『我們這裡比較特殊,必須保證水質不受污染,生石灰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滋生與傳播。』自來水供應站負責人張勇邊指揮工作人員消殺邊向記者介紹。
走進制水車間,裡面早已清理乾淨,整潔一新。反應池、沈淀池、過濾池、蓄水池都在正常運行。
『當時車間裡都被淹了,水退後淤泥特別厚。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供水,由自來水供應站職工、林業局公司總部黨員乾部100餘人組成的搶險隊伍正式打響保供水戰役。搶險隊基本連軸轉,終於在72小時後恢復供水。』張勇介紹。
『洪水過後,水的渾濁度和色度都達到100左右,每天我們都要檢測五到六次,確保飲水安全。』自來水供應站水質化驗員徐芳說。
打通農田路保秋收
『大家加把勁兒,今天爭取把這段農田路清理出來!』在一片玉米地旁的農田道上,東方農業分公司柞源農業隊的隊員們正在與時間賽跑,搶修農田道路。
『按照集團部署安排,我們設計院專門派出工作組,對農田道路損毀程度進行評估,做出道路保通方案。由於時間緊,目前都是邊做方案邊實施。』黑龍江省林業設計院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院長助理楊傳輝介紹。
甜玉米馬上就到收割期,農田路不通,將會導致成熟的甜玉米運不出去。
東方農業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鄭軼告訴記者,為了讓種植戶的玉米及時運輸出去,減少損失,他們正加班加點疏通農田路。
『目前,集團全力恢復林區1.6萬公裡公路的暢通,確保25億斤糧食顆粒歸倉,確保秋季森林防火工作順利開展。』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區抗洪搶險包保領導、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椿平接受采訪時說。
大型機械車輛保暢通
疏通河道、平整地面、拆除危房……在柳河和七峰林場,記者看到,百餘臺大型機械車輛正在緊張有序地作業。
『昨晚乾到快十點,我們幾個同事一商量就不回家了,因為第二天早晨4點就要開工,所以就在車上住了一宿。這段時間始終就是這麼乾的,就想著為老百姓多盡點力,也為重建家園做點微薄的貢獻。』道橋養護分公司司機庚桂芳和他的同事們在重建施工現場已經連續奮戰兩天了。
為加快災後重建工作進度,大海林局公司還在森林資源管理部、森林消防大隊、林區消防大隊、城鎮環衛管理處、林區人民醫院等部門單位抽調68人,成立黨員先鋒突擊隊趕赴到受災較為嚴重的柳河林場、七峰林場進行支援。
『我們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清理砂石路面和橋梁,包括幫百姓搬運物品,我們希望能為重建家園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剛剛清理完橋面上殘留的枯枝和泥沙,森林消防大隊副大隊長叢明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
8支醫療隊保健康
大范圍消殺、為林區受災職工群眾義診……龍江森工集團多點出擊打好災後『健康保衛戰』。
為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大海林局公司對參與災後消毒消殺工作的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成立消殺督導工作組對自來水服務處及各林場所供水進行消殺指導與水質檢測。
同時,對各林場所旱廁、垃圾點、臭水溝、林場出入路等地拋撒生石灰,協調海林衛健委支援環境衛生消殺車,為各林場所發放103臺電動消殺設備開展地面消殺,並使用2架大型無人機開展空中消殺。
截至目前,大海林局公司共計發放消毒粉520袋、消毒片260瓶、消毒液8120昇、生石灰134噸,已完成對局址、沿河及河堤的消殺工作。
『大爺,您的血壓有點高,之前高過嗎?』『嗓子有些疼,應該是有炎癥了,回家吃幾天消炎藥就會康復的。』
在大海林局公司七峰林場,省森工總醫院的醫療隊正在給受災職工群眾進行義診,讓他們不出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醫療隊還上門進行診治。同時,為了保障職工群眾飲水安全,還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用消毒片對水進行消毒。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龍江森工集團共派出由省森工總醫院、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專家組成的8支醫療隊,前往大海林、東京城、山河屯、柴河、海林、亞布力、葦河、綏陽8個林業局公司。
省森工總醫院黨委書記季東發告訴記者,按照集團統一部署,他們共派出公共衛生、臨床醫生、心理醫生等專家和技術人員32人支援4個林業局,幫助指導培訓31個林場基層衛生所醫務人員對汛區進行消殺,走訪入戶210戶。免費為群眾發放9萬多元藥品,診療因汛情不便就醫群眾490人次,進行現場心理輔導360人次。
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抽調36名醫護人員組成4組醫療救治隊,到受災地的周圍消毒面積共計3000多平方米,救助受災戶100多人。
『此次防汛抗洪救災是對森工生態鐵軍的一次大教育、大培訓、大演練、大融合、大檢驗。龍江森工有決心有信心,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克服困難,鉚足乾勁,做好災後重建和各項常規工作。』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冠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