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31日訊 可折疊玻璃、液態金屬柔性可穿戴傳感器、耐高溫消防滅火服……這些聽起來就『高精尖』的新材料在8月30日舉行的首屆新材料創新大賽路演上集體亮相。
材料新智造,綠色新賦能。首屆新材料創新大賽由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與省工信廳、省科技廳聯合主辦,來自新材料領域生產類、應用企業、科研機構、全國高等院校、社會團體及個人的700多個參賽項目,經過近一個月的初評、復評,最終選出『新材料產品獎』和『新材料應用獎』,兩個賽道共18家企業參加終評路演。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的『液態金屬柔性可穿戴傳感器』項目在路演現場收獲了很大關注,路演人王振佳介紹,液態金屬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將水凝膠和液態金屬這兩者結合在可植入器件方面具有比較大的優勢,相比市場上常用的一些材料,他們采用的水凝膠有很強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液態金屬相對水凝膠導電性比較強。液態金屬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可對人體的一些指標進行監測。團隊組裝了一個心電監測的小設備,貼到胸前就可以在手機軟件上有心電圖顯示。目前,產品還在實驗室階段。
同樣抱著學習態度來的還有時翌民,他是東北林業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他的路演項目——『格物窮鋰』生物制基鋰離子篩引領者,針對新能源鋰電池的現存問題進行了創新嘗試。『現在鋰的主要用途在新能源電池上,我們做的工作就是高效提鋰,在青海、西藏等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地方,高效地把鋰資源開采出來,同時把成本降下來,將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時翌民說。
據大賽主辦方介紹,舉辦首屆新材料創新大賽目的就是希望促進新材料領域技術進步、應用創新、人纔培養、產教融合,針對性解決企業在新材料研發應用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副教授張健偉的路演項目是『兼具井壁潤滑和界面增強的新型雙效鑽井液添加劑』,她說:『我們的產品屬於鑽井液添加劑類,可以提高油氣井固井質量,並降低井壁摩阻,為油氣井鑽井提速和後續大規模體積壓裂高效開采提供有力保障。目前該材料已經應用於吉林油田、冀東油田等四大油田的7口水平井,固井良好率高於95%,潤滑性與同類產品提高30%,成本降低50%,應用前景廣泛。』
一直以來,石墨尾礦的資源化利用成為我省乃至全國尚未攻關的技術難題。『石墨尾礦規模化、低成本合成硅鈣基晶須納米新材料產品』路演人孟凡娜說,黑龍江科技大學與省科學院高技術研究院組成了聯合攻關團隊,開發石墨尾礦規模化、低成本合成硅鈣基晶須納米新材料產品。希望通過參加此次新材料創新大賽,能夠積極推動產學研用密切結合,尋找戰略投資者,如果有企業對產品具有獨立研究開發意願,團隊將無償提供前期所有實驗結果。
西南大學教授、本屆大賽監督仲裁組成員張龍琳在終評路演結束後評價道,首屆新材料創新大賽作品數量比預期有了很大的增長,作品的質量非常高,整個評審過程公開公正公平,同時緊扣『材料新智造綠色新賦能』的大賽主題。
張龍琳說,從今天兩個賽道的情況來看,黑龍江本地的選手比較多,這與黑龍江擁有以哈工大等高校為代表的強大院校有很大關系。當下國家提倡產教融合,通過這場比賽我深深感受到,黑龍江的企業、行業和院校這種深度合作的能力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