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記者 許諾 楊帆)高校作為創新人纔培養的主陣地、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創新的高地,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給側。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一批高校科技人員和團隊高『含金量』獲獎科技成果,推動科技成果從學校實驗室走向市場,彰顯龍江強勁的科創勢頭,也描繪出服務社會發展的美好願景。


新博會上,共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11所高校亮相創新成果(高校)展區,他們帶著新材料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向參展企業和與會嘉賓等展示著黑龍江在科技創新動力上的持續釋放。
哈爾濱工業大學帶來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其展開結構』,於2020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復合材料的柔性太陽能電池陣列在軌可控展開,2021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形狀記憶聚合物復合材料智能結構的火星應用;哈爾濱工程大學帶來的『超輕高強碳纖維蜂窩』,具有更輕、更強、更剛的特點,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船舶海洋等領域;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帶來了『AMEP植物疫苗』,兼具拮抗病原菌和提高植物抗性的功能,多方位保障植物健康生長,達到抗病增產的效果,同時,八一農大帶來了一本『科技成果匯編』,對科技成果轉化優勢等進行了展示;哈爾濱理工大學以鋁代鋼新能源汽車承力件輕量化技術、高品質石墨烯綠色低成本規模化制備技術、電纜制造新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展示;黑龍江科技大學的石墨烯節能電暖器等石墨烯類系列產品;東北林業大學的『新型高效無醛木材膠黏劑』,八一農墾大學的『AMEP植物疫苗』、哈爾濱理工大學的『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承力件』……讓參會者真切感受到科技成果『轉』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哈爾濱理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黃韜表示,哈爾濱理工大學面向工業制造實際問題,解決了新能源電機材料、高電壓絕緣材料、合金金屬材料、高分子復合材料等『新材料』領域一系列卡脖子難題,與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黑龍江誠成非標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合肥光冉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先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推進『新材料』科技成果高質量落地轉化。
『學校服務社會能力上昇,科技合作領域和項目金額不斷擴大,以技術開發、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形式轉化科技成果提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年度合同經費連續兩年突破億元大關,以轉讓、許可方式實施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連續兩年均突破千萬元。』東北林業大學科技轉化中心辦公室主任孟慶煥說,學校通過創新合作模式,讓『沈睡』的生產線蘇醒、加強與省內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開拓服務地方經濟新局面、校企地合作,瞄准技術瓶頸等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一項科技成果從問世到商品化,在實驗室階段只能完成部分,如何降低產品成本、提高質量、拓展市場?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通過搭建供需平臺,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該院宋明樂表示,省工研院建設高質量成果轉化平臺取得了新成效:新成立企業42家,注冊資金2.673億元,累計孵化加速科友半導體、艾拓普、惠達科技、鑄鼎工大、達城綠色、榮儀尚科、島田大鵬等科技型企業317家。服務一科麻、七彩蓮花、衛安信等84家企業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運美達、中超信諾、星雲生物等43家企業獲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認定,思哲叡、工大宏圖、創博智能等31家企業獲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認定,工大環境、大地測繪、工大航博等16家企業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工大機器人創新中心、超精密、工達海卓等12家企業獲省首臺(套)產品認定,工大衛星、能創科技、盛達科技等10家企業獲省市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邦定科技、吉象隆生物、秦昊科技等7家企業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與國投創業、省新產業投、哈創投等43家金融機構全面合作,成為哈爾濱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推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