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科技創新築牢『黑土糧倉』
2023-09-04 07:57:5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尹懷建 徐宏宇 姜斌 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科院『黑土保護』科研項目組在友誼智慧農場對水稻長勢進行監測。詹然 張靖 攝

  黑龍江日報9月4日訊 初秋,走進北大荒集團紅興隆分公司,田間茁壯成長的大豆、玉米和水稻,孕育著豐收的喜悅。

  糧食要高產,科技是關鍵。

  從良種良法配套到農機農藝結合、從增產增效並重到生產生態協調……近年來,擁有800多萬畝耕地的紅興隆分公司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人纔培養等方面同向發力,實現了每年研發推廣科技成果近百項、主推科技到位率95%以上、糧食產能年均遞增5%的高速發展。

  立足生產實際 錨定自主創新

  入夏以來,紅旗嶺農場的水田智能節水灌溉系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考察學習。2023年,為示范引領高質高效農業發展,紅旗嶺農場在第二管理區『水稻種植聯合體+精益管理』示范區安裝了7套智能節水灌溉系統,3300畝水田實現了無人操作智能灌溉。

  『這是我們農業科技人員自己設計制作的系統,省工、省時、省水,效果非常理想。』紅旗嶺農場副總經理楊祁向考察學習人員介紹起智能灌溉系統。

  像紅旗嶺農場一樣,立足農業生產實際開展技術革新已成為紅興隆分公司的優良傳統,許許多多的小發明、小改進、微創新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提質增產效果顯著。

  2021年,北興農場經過多年田間實驗總結歸納出了『五段營養法』,實現了減少施肥20%,大豆增產8%、玉米增產5%的效果,在紅興隆分公司推廣應用面積達100萬畝以上;二九一農場科研人員創新總結出水稻秸稈還田『花搭水』攪漿技術,已在北大荒集團多個分公司推廣應用;分公司農業科研人員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大豆『三五早播』技術可有效利用5月1日前少雨的氣候特點進行搶播,紅興隆分公司2023年種植的200多萬畝大豆全部采用了該技術。

  截至2022年末,紅興隆分公司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8%,兩年糧食總產達到173億斤,豐厚的科技底蘊和強勁的創新活力正成為這個分公司糧食穩產高產的制勝『法寶』。

  緊盯科技前沿 聚力合作攻關

  『如何將糧食產能從「十三五」期間的年均不足80億斤提高到「十四五」末的超100億斤?主要的變量來自科技突破。』紅興隆分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陳月堂對北大荒農業的發展進步有著切身的體會和深刻見解。

  『十四五』以來,紅興隆分公司把科技創新作為提昇糧食產能的突破口,全面推進與中科院、東北農大、農墾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集聚國內優勢科研力量和創新平臺合力攻關,在黑土地保護、綠色高產新技術和智慧農業發展等領域破題先行,一大批先進農業科技逐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實現了生產生態效益的雙提昇。

  坡耕地『等高』種植是北大荒黑土地保護系統措施中的一項新技術,也是紅興隆分公司與國內科研力量聯合攻關前沿科技的一個典型范例。

  2020年開始,為解決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導致的糧食低產和生態破壞難題,紅興隆分公司與中科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區項目組合作,在友誼農場開展了『等高環播』種植模式實驗。這種集成探地雷達、草水路、變量施肥、變量噴藥等13項技術構建形成的以3000畝為尺度的小流域黑土地保護與智慧農業融合發展模式效果凸顯,取得了地表徑流量降低60%以上,土壤流失量降低80%以上,化肥施用量減少15%,糧食增產5%的實驗結果。2022年,雙方在『等高環播』技術基礎上又實驗示范了『等高寬埂』種植技術。

  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高水平科技創新的例子在紅興隆分公司還有很多。分公司與中科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區項目組聯合開展的黑土地保護與智慧農業融合樣板,成為黑土地保護的『北大荒模式』被全面推廣;融合農業生產技術形成的『節水、淨水、量水、調水』高效水資源利用技術體系,實現綜合節水效率提高27%,農田退水氮磷淨化效率提昇35%……2023年,紅興隆分公司與中科院、農墾科學院、東北農大等高校院所合作落實科技示范項目44項,示范推廣科技成果135個。

  聚焦人纔培養 增強創新後勁

  7月19日,為期一個月的紅興隆農業植保人員培訓班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結業;7月25日,分公司和各農場38名管理人員踏上農業高質量發展『取經』行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纔是第一資源。『十四五』以來,紅興隆分公司采取『分層實施、精准定制、全程培育』的多元化培訓模式,培養出了一大批『腳上沾滿泥巴』的本土農技專家,他們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種植戶『傳經送寶』近千場次,實現了農業生產全域全過程的科技指導全覆蓋。

  人纔因事業而聚,事業因人纔而興。近年來,紅興隆分公司通過搭建高水平合作創新平臺,以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引領帶動科技創新和人纔培養,逐步構建起高標准的技術『供需庫』和人纔『蓄水池』,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友誼農場從2021年全面啟動實施『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以來,築巢引鳳、聚纔引智成為項目建設的首要任務。

  目前,友誼農場『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項目已吸引匯聚了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優質科研和科教資源,先後承擔或參與省級以上重點研發計劃和重大成果轉化項目近百項,申報專利23項;建立了225人的農場人纔梯隊庫和118人的優秀人纔儲備庫,為友誼農場打造農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和人纔支橕。

  紅興隆分公司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於軍華介紹,下一步,紅興隆分公司將著力建設好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讓優秀人纔在種子『育繁推一體化』、國產高新農機裝備智能化發展、種養技術推陳出新等方面『挑大梁』『唱主角』,為打造『新科技+大綠色+高標准+細精控』的農業現代化『紅興隆樣板』助力賦能。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