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黑龍江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大力推進創新龍江建設。不久前召開的全省創新發展大會,對創新龍江建設再次高位擘畫、全面施策。系列報道《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來看創新這一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正在龍江大地凝聚怎樣的澎湃發展勢能。

在中國一重龍江重工核電制造廠,工人們正在加工的大塊頭,直徑近5米,厚度超1米,重量超過100噸,是目前世界最大尺寸、最重噸位的水電機組『心髒』鍛件。隨著近期產品下線,又一個『第一』將被寫進中國一重的成績單。近5年,中國一重設計、研究並制造了48項首臺套新產品,開發出64項新技術,均填補國內產品和技術空白,3項解決『卡脖子』問題科技成果問世。『第一』是怎樣煉成的?答案是創新!
中國一重集團科技部管理總監朱琳說,科技研發投入年增長10%以上,在中國標准、中國技術、中國制造國產化的道路上,相繼實現『零』的突破,用實際行動打破了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作為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原材料基地,黑龍江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需求,部署實施『揭榜掛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一個個『國之重器』烙上了龍江印記。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三研究所所長林楓表示,圍繞國家戰略,深化實施創新驅動,不斷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在燃氣輪機、傳動高端裝備等領域,基本形成了研發設計、生產、系統集成全壽命一體化保障服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實現更多『從0到1』,創造更多『從無到有』,就要讓創新沃土上的『新苗』越來越多,越長越壯。在哈爾濱萬鑫石墨谷,企業全國首創的單壁碳納米管中線剛剛投產。從最初的石墨烯材料單一產品到目前4大系列15個類別產品,從一家企業到一個園區,如今的萬鑫石墨谷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鋰離子電池石墨烯、碳納米管導電材料供應商之一。
哈爾濱萬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智良說,始終沿著總書記的指引,依靠創新驅動,研發了幾款全球領先產品,打破了發達國家的壟斷。2016年銷售額大概是2000萬元,到去年形成三億元的銷售額。企業也在光伏、高分子復合材料等方面嘗試,未來的產品附加價值會更高。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堅持『把振興的基點放在創新上』,黑龍江大力培育科技型市場主體,實施三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最近出臺的《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又特別強化了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目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3605家,年均增長率超42%,典型做法獲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突破了從0到1,那麼從1到N的『創新方程式』又該如何作答?黑龍江給出的答案是人纔!在哈爾濱理工大學的頭雁專家工作室,蔡蔚教授作為國家『十四五』新能源汽車電驅動專家組組長,正帶領團隊全力攻關新項目。團隊此前已解決了我國耐電暈絕緣材料原材料等短板問題,為新能源汽車裝上了強勁的中國『芯』。
教育部汽車電驅動系統集成中心首席科學家、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蔡蔚說:『一系列政策,給人纔良好的創新和科研條件,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搞科研、做產業創新。我們前一段時間引進了北理工的博士後,也從中國科學院電工所這樣的地方吸引了一些新的人纔。我們綜合的科研能力大幅提昇,科研成果個數和科研成果質量都大幅提昇。』

從實施『頭雁計劃』到出臺《新時代龍江人纔振興60條》,黑龍江全力打造全國創新發展策源地、創新型人纔集聚高地,目前全省高技能人纔總量居全國前列。依托哈工大等78所高等院校、120家獨立研究院所的科教資源優勢,黑龍江堅持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切實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2022年,黑龍江省研發經費投入超190億元,同比增長12.4%,全省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新增經濟收益超50億元。
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處副處長許金光表示,今年預計全年完成重大成果轉化項目500項以上,對接科技成果2000個以上。

今年,從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到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再到區域創新等,黑龍江著力打造七個體系,形成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全域創新新生態,全力建設創新龍江,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在成為龍江振興發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