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建設更加美好家園
我省全力開展災後恢復重建

黑龍江日報5月15日訊 『我牽掛受災的地方。』看莊稼、問生活,安排災後重建,百姓的安危冷暖,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的牽掛,時刻的惦念。
正是災後重建關鍵時期。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尚志市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殷殷囑托與牽掛,讓我省受災地區廣大乾部群眾備受鼓舞、倍感溫暖,極大激發了全力做好災後恢復重建的信心和力量。
今年8月初,我省受兩輪臺風疊加影響,部分地區遭遇罕見洪澇災害。各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最緊迫的民生工程,全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目前,在強化統籌調度、強力攻堅推進下,我省災後重建工作取得較快進展、較好成效。
加速恢復重建!齊心協力『搶』進度
回顧這場驚心動魄的抗洪救災大戰大考,帶來的是衝擊更是奮起;同心攜手眾志成城開展災後恢復重建,贏得的是人心更是信心。
省委省政府對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高度重視,許勤書記、梁惠玲省長多次聽取受災地區工作匯報並親自調研指導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隨著洪水消退,災區恢復生產生活工作『第一時間』迅速展開。
洪澇災害造成尚志市基礎設施和群眾房屋出現不同程度損毀。洪水消退後,災後重建立即啟動。僅用三天時間,尚志市電力、通信、燃氣迅速恢復,道路、橋涵清障搶修暢通。隨後對受災房屋進行受損等級鑒定,不具備居住條件的房屋,幫助群眾解決臨時居住問題,緊鑼密鼓修復通村通屯橋涵道路、水利設施及農田基礎設施。
牡丹江市邊防汛、邊救災、邊恢復重建,在省防指下發第二號調度令後,連夜制發方案,第二天即派出以曾經駐村人員為主體的工作隊313個1016人,幫助基層摸排受災底數,搶通搶修、恢復重建。
東寧6個鎮中4個受災比較嚴重,100個村中94個受災。汛情過後,東寧發動全市各方面力量迅速啟動災後重建,四個班子領導全部包鎮入村靠前指揮,每個受災村派駐一支市直部門或駐市單位幫扶工作隊,並發動全市志願者,利用5天時間集中攻堅,組織開展基礎設施搶修、清淤清障清垃圾、物資保障三個專項行動,群眾基本生產生活秩序快速恢復。
這,只是災後重建的一個縮影。各地紛紛按下災後重建『快進鍵』,齊心協力加快建設速度。
截至9月7日,牡丹江市國省乾線和農村公路均已完成搶通工作;29處受災的農村供水工程已經全部修復(或采取臨時措施供水),保障了7.9萬餘人的安全用水;衛生健康系統19家不同程度受損基層醫療機構,已全部恢復正常診療。
對於經歷了山洪暴發最危險時刻的龍江森工集團來說,災後重建的不僅僅是家園。
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把指揮部設在受災最嚴重的東京城局公司,主要領導堅守一線、指揮調度,組織5萬名職工連續奮戰在災後重建一線,不分晝夜打通秋防秋收路,盡顯『生態鐵軍』擔當。
一條條道路全力搶通,一束束信號重新恢復,一盞盞燈光漸次點亮……為保秋防、保秋收、保民生、保景區開園打下堅實基礎,贏得寶貴時間。
龍江森工受災林區生產防火道路損毀總長3618公裡、生產防火道路橋梁損毀793個、生產防火道路涵洞損毀2693個,現都已全部搶通。場區內道路、橋梁、涵洞也已全部搶通。
在雪鄉景區,修建河堤、加高擋土牆、基礎設施維修等災後重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距離冬季開園不足3個月,雪鄉已然打響大乾80天的重建決戰。『核心景區清理完畢,基礎設施恢復使用,長雙公路、亞雪公路等損毀路面已搶修通車。接下來,將維護修繕與提檔昇級並行,確保黑龍江冰雪名片「中國雪鄉」在今冬如期亮相。』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副總經理寧曉峰說。
威虎山九寨景區、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空中花園景區、大峽谷景區及中國雪谷、?牛河漂流等受損較重景區災後重建工作也正在加緊施工,期待以更新、更美的姿態重新開園,迎接游客。
全力以『復』!多措並舉支持災後重建
房是家。災後重建,為受災群眾提供生活保障是關鍵一步。
一項項政策有序推出,一項項舉措穩步推進。
目前,五常市在市、鄉、村三級組織的帶領下,受災群眾正在分類有序實施災後受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牡丹江市城鄉倒損房屋已全部完成鑒定,並完成逐戶征求受災群眾恢復重建意願,按照邊核災邊施工的方式,引導受災群眾迅速開展受災房屋修復重建工作。
記者從省住建部門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初步核實完成20個受災縣(市、區)住房因災受損情況。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已迅速啟動城鄉住房災後重建工作,全省組建鑒定隊伍92支,及時跟進做好房屋安全鑒定,建立《因災受損房屋鑒定臺賬》。加強重建住房施工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多角度、多渠道疊加落實扶持政策,明確各階段時間節點,確保受災群眾每一戶、每個人都能安全溫暖過冬。保證10月20日前,全面完成修繕加固和已開工新(翻)建住房重建工作。按照『邊核災、邊重建』原則,組織大型國企統建、迅速歸集可換購房源等有效措施加快重建步伐。
根據《全省自然災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方案》要求,牡丹江市在做好全市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指導督促各地各部門制定『子方案』,將規模性重建和重點項目重建與本地規劃結合起來、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統籌兼顧過渡性安排與永久性建設。制定出臺『堅決打贏城鄉住房災後重建攻堅戰方案』,按照修繕、重建、購買和臨時安置四類處置方式,明確了8月31日前完成核災核損和排查鑒定、9月20日前提供臨時住房、10月20日前完成受災房屋修繕和重建工作、2024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的目標。
民政部門強化救助、紓難解困,全力做好受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組織開展多輪民政服務機構風險隱患大排查,一體推進民政服務機構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做好重點群體保障和關愛服務,統籌力量做好受災地區的獨居、留守、失能等特殊群體探訪關愛工作。積極動員引導全省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志願組織參與災後恢復重建,加強與應急部門協調聯動,精准對接慈善捐贈款物和受災群眾需求。
抗災奪豐收!搶抓農時最大程度減少因災損失
黑龍江作為我國糧食生產第一大省,全國人民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肩負著國家糧食『壓艙石』的千鈞重任。因此,我省災後重建工作與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等諸多因素緊密相聯,我們必須打贏抗災奪糧食和農業豐收這場硬仗!
記者采訪了解,全省各地紛紛下沈力量推動農業生產穩糧豐收,一手抓受災地塊排澇救災恢復生產,一手抓未受災地塊的田管昇級、單產提昇,努力實現以豐補歉。
一場抗災奪豐收的攻堅戰正在黑土地上隆隆展開。
省農業農村廳派出11個指導組、9個重點工作組,赴五常、尚志等9個重點市縣,調查指導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牡丹江市農田排水工作已全部完成,制定印發了主要糧食作物、蔬菜兩個防汛抗災生產技術建議,派出駐村工作隊和4個農業技術指導組,開展農技指導,強化田間管理。進入9月以來,組織各受災縣(市)區根據不同受災程度,分區域、分種類噴施葉面肥,全力推進玉米大豆『一噴多促』噴施作業,促進灌漿成熟提單產。
龍江森工集團把搶修水毀農田路放在重中之重。眼下,在林區農田地中,放眼望去,處處都是緊張忙碌的重建場景。乾部職工齊上陣,確保今年森工林區25億斤糧食生產目標順利完成。集團下發了水稻、玉米、大豆、農業設施、中藥材、畜牧業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邀請東北農業大學、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專家團隊,深入受災一線,現場指導抗災自救。目前,森工林區受災可恢復耕地71.32萬畝和農田道路1284公裡已全部恢復。
又是一年稻花香,五常廣袤的稻田一片金黃一眼望不到邊。五常市積極開展減災自救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成立6個農業專家小組和4個指導組,深入鄉鎮村屯,從搶排田間積水、噴施葉面肥、清除衝積物、科學防控病蟲害、加強田間管理等方面,指導農戶防災減災。
目前,我省玉米集中處於蠟熟期、大豆處於鼓粒末期、水稻處於蠟熟期-黃熟期,全省糧食豐收已經在望。
尚志市、五常市、東寧市……受災學校如期開學,校園裡朗朗讀書聲聲聲入耳。
風雨過後,希望昇騰。
經受了最嚴峻的考驗,經歷了最危險的時刻,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受災地區已由應急搶險狀態全面轉入常態化的災後重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
重整旗鼓再出發!各地全力以赴推進災後恢復重建的同時,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同時,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立足長遠發展,緊緊抓住國家及省裡高度重視災後重建的重大機遇,認真謀劃今後一個時期基礎設施及產業發展項目,補齊民生短板、基礎設施短板,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