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6日訊(記者 楊帆)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發〔2020〕19號)要求,推進中考綜合改革,省教育廳近期發布了《黑龍江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方案(試行)》《黑龍江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工作方案(試行)》《黑龍江省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改革工作方案(試行)》。為回應社會關切,讓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了解『新』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則,明晰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基本方向,東北網邀請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初中教育研培中心主任、研究員劉海燕對黑龍江省中考綜合改革政策進行了解讀,介紹新中考命題中的『變』。
變化一:堅持依據新的課程標准命題
2022年國家修訂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反映了時代特征,體現了中國特色,它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突出了全納性、全面性和基礎性,其鮮明特點是培育核心素養的自覺轉向。依據課程標准命題就是依據課程標准的課程性質與理念、課程目標與內容、學業質量描述與評價建議的要求進行命題,是全方位、全維度地體現新課程標准的要求。新中考命題既要考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完成的課程基本要求,也就是考查學生是否達到學業水平合格畢業,又要考查課程標准中的較高要求,也就是要體現中考的昇學選拔功能,其實質是初中學生畢業考試與昇學考試的合一,俗稱為『兩考合一』。命題將從『兩考合一』的角度把握試題設計的難度,考查學生認知水平、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在應對較為復雜、陌生情境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立場與價值觀,不斷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變化二:堅持教學評一體化原則
教、學、評一體化是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業水平的評價達成一致性。中考本身就是一種評價方式,考試評價不能凌駕於教學之上或游離於教學之外,而是融於教學之中,使教什麼、怎麼教,學什麼、怎麼學以及評什麼、怎麼評體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充分發揮中考對教學的積極導向功能,不斷推動教學改革與實踐朝著課程標准所倡導的方向健康發展。
變化三:堅持素養立意的命題思想
素養立意的命題是指向在知識、能力、價值觀的融通與應用中測評學生的素養水平,更有結構性、整體性、情境性等真實任務特點,更關注任務的價值導向,更追求用真實活動牽拉、考查學生思維水平和探究能力,更關注思維、探究的動力狀況以及思維結果、探究結果的價值意義。具體體現在四個逐步轉變,一是從重考查學科知識過渡到重考查知識的應用能力,二是從重考查知識的再現過渡到重考查思維過程,三是從重考查定量測量過渡到兼顧定性評價,四是從重考查答卷取向過渡到重有意義、有價值的個性觀點。
變化四:推行考試命題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命題中的『不確定性』原則是針對改變命題中題型固定化、模式化提出的。『不確定性』旨在打破試題呈現形式和設問方式的定式,不斷改變試卷結構的模式化及考點、賦分值的相對固化,改變題海戰術和應試訓練,有利於推動發展素質教育。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某種意義上講能引導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本學科素養培育的研究上,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教師在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上下功夫。
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中的路標和導航,新課程方案、課程標准、新中考命題雖然有變化,但絕不是無跡可尋、推倒以往一切的另起爐灶,而是傳承原有經驗更加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認知發展特征,在設計、組織、實施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促進核心素養的全面形成。新課程方案、課程標准、新中考命題將更有利於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打牢一生根基。
『我省中考綜合改革標志著我省以中考命題為切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並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拉開了新的序幕。』劉海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