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提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立足於預防、調解、法治、基層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
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按照『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總思路積極推進『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讓大量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實現法結與心結雙解,邀請黑龍江法院各中級、基層法院院長談一談他眼中的訴源治理。

綏化中院黨組書記、院長 程顯波
綏化中院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踐行省法院『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要求,做深做實新時代能動司法,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著力構建源頭預防、非訴化解、訴訟斷後的全鏈條閉環式訴源治理體系。截至目前,全市法院民事、行政一審收案26567件,同比下降24.50%,訴源治理成效初顯。
搭建『一個平臺』實現多元主體協同聯治
依托全市11家訴調對接中心,全力打造市委政法委牽頭主辦,法院承辦,公、檢、司等多部門密切配合、各調解組織協調聯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推動法院主導型解紛機制向社會治理大格局轉型。構建涵蓋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等157個調解組織參加的調解網絡,吸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律師等258人組成的特邀調解員隊伍參與多元化解,有力推動矛盾調處主體向社會多元主體拓展。市委政法委牽頭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綏化市訴調對接中心訴調對接實施細則》等多個規范性文件,並將『萬人成訟率』納入平安建設考核體系,為多元解紛機制強力推進、規范運行提供重要支橕。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司法推動、法治保障』的工作機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依托『三大板塊』
推進基層組織互動自治
紮根基層,織密解紛網格。以54個人民法庭為觸角,對接鄉鎮黨委政府、民調組織,打造駐村工作室342個、法官聯絡點257個、法庭基層治理單位72個、訴訟服務站26個、巡回調解站9個,建立以人民法庭、鄉司法所、村調委會、屯調解員為主體的『四級調解』網絡,以『法庭+村委會』『法官+人民調解員』模式調處矛盾糾紛。堅持把訴調對接的『調』再向前延伸,398名法官包聯1256個村屯、288個社區,全面對接基層治理組織,『一村(社區)一法官』『四室』已實現基層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法院訴前成功化解糾紛32073件,調解成功率93.63%。
融合科技,優化智能解紛。強力推動『智慧法院』建設,持續將線下服務功能向線上系統集成,依托人民法院在線服務、12368訴訟服務等平臺,形成一站式、全流程在線訴訟服務閉環。全面推廣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對外鏈接人民調解、行業調解等解紛資源,對內應用於分流、調解、確認、訴調對接全過程。加強與僑務辦公室、市場監督管理局『總對總』訴調對接工作,建立類型化糾紛在線解紛模式。今年以來,12368熱線解答來電諮詢19335人次,音視頻調解30242件,網上立案26410件,線上庭審2198件,電子送達27511件。
專業引領,打造法治陣地。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廣泛開展法官下基層、進社區、走企業活動,提前預判、及時評估,防范重大風險,建立法官與村乾部、社區乾部、網格員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深入街道社區、走進田間地頭,法官就地開展普法宣講,通過案例分析、法規學習、諮詢調解等方式為群眾答疑解惑、調處矛盾,共走訪企業134家,收集意見建議115條,有效回應群眾訴求。做實司法建議工作,向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共發出司法建議50份,促進將問題化解於無形、將糾紛在前端妥善解決。
聚焦『三點發力』
拓寬解紛渠道良法善治
做大做強『老品牌』。堅持以品牌創建為牽引,打造肇東『1+2+N』、安達『四元四調一支橕』、慶安『四聯九建』等10個工作模式,轄區法院形成『一院一品』工作格局。如慶安法院『說和人老李調解工作室』總結出『熱案冷處、換位思考、情法交融、親友疏導、循循善誘、案例引導』為內容的『李氏調解六法』,工作室成立以來,共調解案件7983件,成功率96%,已成為訴源治理的靚麗名片。調解經驗做法的微視頻入選全國法院『第八屆金法槌獎』。
做優調處『減震器』。依托訴調對接中心,開設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室、金融糾紛調解室等類型化調解工作室,設置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解室,引入仲裁工作站,為群眾提供多元化解紛服務。開設10個退休法官工作室,運用『受理+委派』方法化解矛盾糾紛。北林法院與交警隊聯合打造『訴前調解+訴前鑒定』一體化道交糾紛調處新模式。
跑出解紛『加速度』。全市法院組建速裁團隊49個,集中審理小額訴訟和簡易程序案件,推行要素式審判和示范裁判,實現簡案快審。進一步明確速裁快審、小額訴訟程序、簡易程序適用標准,建立繁簡案件雙向流轉制度,嚴格管控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審理期限及流轉程序。截至目前,一審民商事案件平均審理天數17.03天,同比減少6.63天,審判質效不斷提昇。
推進『四源治理』
推動審判質效齊力共治
加強訴源治理。建立調解前置程序,針對家事、勞動爭議、數額較小的民間借貸等適宜調解的民商事糾紛,當事人同意即先委派給人民調解組織調解,調解不成,再啟動立案程序。強化訴前輔導機制,提供多元化糾紛解決指南,引導當事人選擇最適宜的方式解決。
加強案源治理。認真落實『一個糾紛一個案件』理念,研究制定《關於開展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認真組織測算各項指標運行情況。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強化『四類案件』監管,落實院庭長閱核機制,健全完善審判權責清單。開展『千案大評查』,采取提級評查、交叉互評等方式,建立評查案件臺賬。開展瑕疵案件講評6次,精品案件講評8次。評選『辦案標兵』『調解能手』30人。
加強執源治理。牢固樹立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綜合運用『活封』、涉企長期履行等措施,努力實現雙方互利共贏。開展『雷霆2023』專項執行行動,移送拒執案件線索18件,與市工商聯聯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10期。綏棱法院《瞄准四個關鍵點跑出執行加速度》工作經驗被《人民法院報》刊登。
加強訪源治理。建立隨案評估制度,落實『有信必復』,明確各部門職責劃分,強化領導包聯責任,推進隱患早預警、風險早評估和矛盾早化解機制,推動涉訴信訪實質性化解。暢通網上信訪渠道,接收『大法官留言』『院長信箱』『民意直通車』及其他途徑信訪件134件,回復率100%。
新時代新征程,綏化法院要抓實『公正與效率』,能動履職,做實做優訴源治理工作,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奮力書寫新時代司法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