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0日訊 從無垠宇宙到萬裡深海,『祝融號』火星車移動系統、『蛟龍號』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奮斗者』號推進器、海水泵……這些龍江『智造』在舉世矚目的國家重大工程中熠熠閃光,助力實現『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偉大夢想。
我省科教資源富集,擁有78所高校,120家獨立科研院所。五年來,有52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901項成果獲得省科學技術獎。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我省考察時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把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核心載體,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
如何將豐富的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引領產業全面振興?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集聚科技創新優勢 支橕引領產業發展
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研一線,我省建成了77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200餘個省級創新平臺。擁有『兩院』院士38人,入選國家高層次人纔特殊支持計劃125人。高校研發人員全時當量佔比46.5%,比全國高校研發人員全時當量佔比高34.7個百分點。
如何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省科技廳副廳長李文華認為,我省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勇於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承建國家級創新平臺,積極探索新型舉國體制下的龍江實踐和龍江路徑。發揮省內高校、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優勢,圍繞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農業生物育種、動物疫病防控等領域,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龍江力量。
今年截至8月末,我省開展成果路演推介對接活動143場,對接成果1571個,實現重大科技成果轉化449項,新增經濟收益近37.8億元。李文華說,要健全以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導向的工作體系。持續梳理科技成果和產業科技需求,通過「匯智龍江」路演推介和科技招商活動,促進成果落地轉化、產業化,培育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同時,要深化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組織實施一批創新水平高、應用前景好、產業帶動強的重大項目,推動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應用,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如何加快提昇創新支橕引領產業發展的能力?李文華表示,要貫徹落實好全省創新發展大會精神,抓緊抓實《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等系列政策落地。加快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佳木斯國家農高區和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導各類創新要素聚集。實施好科技英纔『春雁計劃』,培養壯大科技人纔隊伍,激發創新驅動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更好服務龍江高質量發展。
做好『一高一低』文章 提高成果落地轉化率
為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推動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2022年我省啟動數字、生物經濟科技攻關三年行動計劃,支持73家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攻關。由企業出題,部署實施『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38個,榜單資金總規模達3.8億元,帶動企業出資2.4億元。2023年上半年,發布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8個專項43個『揭榜掛帥』項目榜單,擬支持項目33個左右。
中榜兩項『揭榜掛帥』項目的省中醫藥科學院,目前已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新產品成功轉讓給企業。其中,依托龍江道地藥材資源,自主研發的可提高易感人群機體免疫力的中藥新藥?風固表顆粒,吸引了湖南安邦制藥在我省投資並購建廠。『該項目落地實現了「打造一個高科技產品,引進一個重磅企業,帶動一方資源開發」。』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王偉明說。
隨著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場,王偉明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越來越清晰。她認為,科研立項的前提一定要面向社會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在項目成果的胚胎期就奠定其成果轉化的基調。
『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轉化,關鍵評估要素是兼顧技術先進性和產業化成熟度,所以要做好「一高一低」。』王偉明說,『一高』指科技含量要高,要具備技術壁壘和市場領先性;『一低』指產業化門檻要低。科研院所不能『閉門造車』,立項時要與行業、與企業進行深入分析和精准研判,兼顧科研項目的技術領先性、產業規模化的可行性以及成本可控與質量穩定性。
此外,產品創新需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在制定獎勵機制時,要加大成果研發的過程獎勵和成果轉化的持續獎勵。在職稱評定方面,針對成果完成人及成果轉化貢獻人制定特殊的職稱晉昇、崗位評定政策,讓其能全身心投入到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工作中。
勇做『核心載體』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把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核心載體,我省累計支持57項以企業牽頭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產業化,總計投入經費3.8億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登記技術合同2520項,同比增長9.8%,技術合同成交額達50.4億元。簽約科技招商項目46個,簽約額178億元。
承擔我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的黑龍江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產值連年翻番,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惠達科技一直將自主創新視為企業的「命根子」,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1.6億元,佔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的28.5%,多個大田場景下自研智能裝備替代進口。』公司副總經理初海波說,『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纔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企業要勇於做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載體,建立從前沿技術研究、技術集成轉化到成果示范推廣的快速、高效、工程化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集中力量攻克生產一線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對產業鏈各環節進行技術賦能,以高研發投入促進產品不斷迭代昇級,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元宇宙產業是我省積極培育的未來產業之一。省元宇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哈爾濱愛威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項征說,目前愛威爾科技已為國內外教育、工業、文旅等眾多行業的400餘家客戶提供了元宇宙技術服務,成為東北三省元宇宙行業領軍企業。他認為,要加大在元宇宙技術領域的科研投入,做強虛擬現實數字技術研究院、元宇宙現代產業學院、東北亞元宇宙數字創意產業園等機構,並引入國內優秀的元宇宙上下游企業,從而強化和完善我省元宇宙產業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龍江數字經濟和創意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