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基礎設施
一、背景介紹
海林市於2009年以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為契機,建立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與群測群防體系相結合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近年來發揮了顯著的防災減災效益作用。
二、具體做法
一是基本查清了山洪災害防治區范圍、573個小流域基本特征和暴雨特性、51個村莊的人員分布、社會經濟和歷史山洪災害情況,分析小流域暴雨洪水規律,評價防治區16個重點沿河集鎮、城鎮的防洪現狀,具體劃定山洪災害危險區、明確轉移路線和臨時避險點,更加合理確定預警指標和閾值。
二是建設完成1個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8個縣級平臺延伸到鄉鎮視頻會商系統。建設完成28處自動雨量站、16處自動水位站、11處圖像監測站、2處重點防治區學校預警設施設備建設、2套入戶新型山洪預警系統。建設完成無線預警廣播站17個、簡易雨量報警器48個、簡易水位站52個;配備手搖警報器44個,銅鑼44套。
三是完善了縣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1個、鄉鎮預案8個、村級預案41個、企事業預案16個;制作宣傳欄91個、警示牌83個、明白卡0.8013萬張、宣傳手冊0.108萬冊、光盤98個;舉行培訓7場次,培訓695人;開展市級演練7場次,總人數900人。
三、取得成效
海林市通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初步建立了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山洪災害監測、預警、決策指揮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昇。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