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9時,尹彥宇和10名技術骨乾頭戴防寒帽、手拿卷尺、筆記、胸前別上對講機,從濱洲線龍江站出發,開始了線路調查工作。
尹彥宇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工務機械的一名助理工程師。每年春夏秋三季中,這個段2000多名職工和200多臺工程機械車分布在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各條鐵道線上進行大修施工。進入冬季,又會組織技術骨乾對線路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為次年施工做准備。今年31歲的尹彥宇,已經是第6次入選參加此項工作,每到這時,他就經常說自己是一名鐵道線上的『偵察兵』。

『線路調查是對線路的基礎條件、電務通信設施、軌道設備、周圍環境等進行調查摸底,並形成報告,根據報告統籌安排施工組織和崗位分工,從而達到設備、人員、效率、質量最優化的組合。』尹彥宇說。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建設,連接滿洲裡口岸和省城哈爾濱的濱洲線運量持續上昇,此次線路調查不僅為明年施工組織提供數據,也為線路提質擴能的可行性給出參考信息。這次『偵察』中,尹彥宇和技術骨乾們絲毫不敢怠慢,每一項數據都記錄得十分詳細。
在這個調查小組裡,包含了線路技術人員、測量人員、現場電話員和安全防護人員,大家各司其職,配合密切,拉卷尺、爬線路、做記號、記筆記……動作十分嫻熟。防護人員和電話員時刻與車站保持聯絡,及時報告車輛通行信息,組織小組人員下道避車。『偵察』不一會兒,大家的手和臉就被凍得通紅。『在線路上工作不像在城市裡面,兩側沒有建築物遮擋,完全沒有避風的地方,冷風吹得手腳和臉都冰涼。』尹彥宇說。

到了中午,大家拿出背包裡的面包和水簡單地進行充飢,一口下去透心涼,大家就把食物放在衣服裡用體溫加熱。條件雖然艱苦,可大家絲毫沒有降低調查質量,組員們輪流吃飯,整個小組始終保持作業狀態:該量尺的量尺,擺尺角度必須到位,絕不目測估計;該記錄的記錄,線路數據必須詳細,絕不簡化省略,大家嚴格按照調查表的要求進行填寫。
『道口長度14.5米,計劃更換25根軌枕。』為了得到最准確的數據,他們每25米就要完成一次彎腰、下蹲、趴下、起來的循環動作,一天將近20公裡的任務量,大概要循環1000多次,每天晚上工作結束的時候,貼身衣物都已潮濕,而臉上卻被大風吹得十分乾燥。

在鐵路線上行走不比平路,可謂是步步小心,不僅要提防藏在鋼軌兩側的螺栓,還要忍受砟石硌腳的疼痛。『鞋磨破了,腳磨起泡了都是家常便飯。第一次跟著隊伍調查的時候,襪子都被血泡染紅了。』尹彥宇回憶到。有了先前的經驗,每當進行線路『偵察』工作時,他都會在背包裡准備創可貼。『家裡的舊鞋這個時候也能派上用場,雖然老舊,但是跟腳,走完全程鞋磨壞了就直接捨棄了。』尹彥宇說。
此次濱洲線調查任務達到了180多公裡,意味著這樣的工作強度他們已經持續了近半個月。尹彥宇和調查小組用堅定的步伐,為線路安全留下一個個堅實的足跡。(耿聃尹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