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薩爾圖區法院鐵人法庭認真落實全省法院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思路和構建『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工作要求。以訴源治理為著力點,積極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前移解紛關口,下沈解紛力量優化訴訟服務,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黨建引領,打造紅色法庭隊伍。


錨定黨建『定盤星』。黨建與業務相融合,每周召開庭內會議,組織政治理論學習,強化對黨忠誠意識。設立黨員活動室,配套紅色讀物閱讀角、入黨誓詞宣誓牆,展現鐵人法庭奮斗歷程,營造濃厚紅色氛圍。築牢教育『主陣地』。將審判工作與政治教育、黨史教育、英模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轄區紅色資源優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邀請鐵人老戰友孫寶范到法庭講授專題黨課,講述鐵人故事。通過參觀鐵人紀念館、召開組織生活會、聆聽法治教育課等方式,進一步淬煉乾警思想。建強宣傳『主力軍』。組建宣講小隊,結合『法官進網格』活動,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鐵人精神、民法典等相關內容的宣講。將紅色文化嵌入網格治理中,組織網格員法律知識培訓4次。
構建機制,做深做實訴源治理

夯實訴調對接機制。堅持全程調解理念,積極對接司法、社區等非訴解紛資源,加強人民、律師等多種調解聯動,構建"行政+司法+人民+行業"解紛格局。引導當事人申請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提昇自動履約率,帶動更多人選擇調解手段解決糾紛。健全源頭預警機制。嚴格按照《訴源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法官進網格"工作方案》開展訴源治理工作,法庭3名法官全部入駐轄區3個街道14個社區115個網格,通過張貼法官聯系名牌、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與網格員"結對共建",日常開展普法宣傳、釋法答疑、調解培訓,助力提昇基層末梢治理水平。創新"三級化解網絡"機制。立足"網格預警、精准分流、高效化解",成立大慶首家"退休法官工作室",建立網格員勸解、人民調解員化解、專業法官工作室調解的"三級化解網",對於經過三級過濾仍未能解決的,及時為當事人提供快捷方便的訴訟通道解決矛盾糾紛。矛盾糾紛"三級化解網絡"機制被《人民法院報》報道。
多方聯動,搭建糾紛化解橋梁
『庭所中心』協調銜接。紮實推進"四所一庭一中心"建設,與轄區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建立聯動聯調的訴源治理工作銜接機制,實現綜治中心"一網通管"平臺數據共享,形成"網格吹哨+綜治協調+司法介入+訴前調解"的多元解紛模式,有效防止矛盾糾紛湧入訴訟程序。年初至今,受理案件831件,同比減少158件,下降15.98%。聯動解紛共建共治。成立鐵人街道駐法庭調解室,在轄區市場監督管理所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深化府院聯動法治共建。與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建立"訴前鑒定+調解"聯動機制,涉及鑒定的案件在訴前直接委派醫調委進行委托鑒定,已委派醫療糾紛案件8件,訴前調解成功5件,調解涉消費者糾紛案件20餘件。法企合力優化營商。與轄區重點企業深化結對共建,走訪企業20次。加強對訴訟高發領域分析研判,查找行業管理漏洞和風險隱患,聚焦普遍性和傾向性問題提出司法建議15條,借助案例輔導與轄區企業進行"面對面"普法宣傳7次。成立油企調解室,派專人調解涉油田案件。
延伸服務,實質化解矛盾糾紛

創先爭優組建優質團隊。對照『三爭』晉先要求,開展"鐵人先鋒"行動,以26年紮根法庭、審結民商事案件3000餘件的"新時代鐵人式好法官"徐彥俠為先進典型,激勵乾警對標先進、爭創一流。巡回審判打造"井上楓橋"。根據轄區內油田作業遠離城區、地點分散、工作日忙等特點,開展"假日巡回法庭"30餘次,將巡回審判車開到社區網格、石油作業區內甚至井架旁,就地辦理案件、化解矛盾,就地普法釋法,達到"審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全力創建"無訟示范社區"。在會戰街道中林社區、鐵人街道奔二社區掛牌成立首批"無訟"示范社區,推動"化訟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全力做好普法宣傳、調解培訓、糾紛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暢通糾紛解決渠道,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紛服務,努力做到"問題不出社區、矛盾不成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