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6日訊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黑河市副市長石菊松就『統籌保障生態安全和夯實糧食安全的路徑與選擇』帶領相關部門進行主題調研。調研分為實地調研與座談調研兩部分。
近日,石菊松帶領黑河市自然資源局、水務局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了嫩江市雙山鎮、前進鎮,五大連池市和平鎮、雙泉鎮,北安市城郊鄉、二井子鎮,在侵蝕溝治理、高標准農田、剝離土壤存放現場了解耕地數量、質量,了解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侵蝕溝治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農田防護林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資金、技術和政策困境,隨機聽取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意見建議。通過實地察看走訪,就探索以流域或縣域為單元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工程的技術經濟可行性、研究配套政策協同、標准統一和資金統籌等舉措,形成推進意見及建議。
隨後,石菊松召集黑河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林草局、水務局、市農發行、農商行等單位進行座談調研。石菊松表示,此次主題調研深入田間地頭就是為了聽到真實聲音,發現實際問題,調整工作思路,更好地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各部門各單位要全局性統籌工作,規劃先行,用科學技術方法協同創新,將綜合治理與發展相關聯,統籌兼顧糧食高產與生態安全。
通過實地調研和座談調研,就如何做好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石菊松提出相應的建議。在耕地保護方面,一是進一步規范耕作層土壤剝離工作。用科學的方法規范方案制定、剝離、儲存、利用等技術環節,把耕地耕作層土壤這個難以再生的珍貴資源保護好、利用好。二是探索建立表土市場化運營模式。參照土地收儲制度,探索建立剝離土壤收儲制度,由政府指定專門機構實施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工作,建立集中土壤存放點,進行科學合理管護。搭建剝離土壤資源交易平臺,科學地引導、組織土壤市場交易,形成剝離表土商業化處置模式。三是編制剝離利用規劃。項目編制的剝離利用方案要盡量使剝離計劃與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有機結合,做到供需平衡,時序銜接,盡量縮短土壤存儲時間。四是研究推廣先進案例,推廣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方面的成功經驗。五是探索建立利用激勵和收益機制。建議參照土地利用計劃指標機制,以縣為單位下達剝離土壤利用指標,合理確定土壤存儲紅線,縣域內剝離土壤存儲量超標的不允許再批准新的佔用耕地或破壞耕作層項目,激勵縣級統籌將剝離後土壤用於土地整理、耕地改良等。對年度內剝離土壤利用較好的,從增加下一年度土壤存儲紅線、年度用地指標傾斜、優先安排用地計劃以及耕地保護資金傾斜等方面,建立健全獎勵激勵政策。六是加強耕地保護宣傳。七是進一步明確監管責任和懲處機制。建議結合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目標責任制考核,對縣域內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工作進行考核。
在生態修復方面,各采礦企業要繼續相互學習借鑒,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生態修復和保護。各部門應積極將侵蝕溝治理工作納入其中,予以綜合治理。建議林草部門根據當前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有關政策,對於不宜耕種的陡坡耕地加大退耕還草力度,降低發生侵蝕溝的可能。建議上級加大對水利工程建設和維修養護的資金投入,建立專項賬戶,專款專用,同時落實對水利工程後期維護工作的資金支持。積極運用先進的水利維修養護技術,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對一些落後的工程項目,利用現代的技術措施加以補救和改進,提高水利工程設施的運行能力。合理制定人纔培養規劃,建立專業化的施工、管理隊伍,在保證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人員充足的基礎上,提高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保障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