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黑龍江視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新征程黑龍江發展明確戰略定位、擘畫宏偉藍圖、注入強大動力。全省黨員乾部群眾更加堅定了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更加堅定了緊跟核心奮斗、重振龍江雄風的信心決心。省人大常委會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之切、謀慮之遠、期望之重,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跟全國人大常委會部署要求,努力為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厚植根基彰顯特色提昇立法質效推動綠色龍江建設
省人大常委會適應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堅持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質量,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省人大常委會堅持高站位推進,始終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到立法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近年來,省委始終將完善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列入工作要點進行部署,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勤多次對制定水污染防治條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提出明確要求,對今年年內審議的重點項目《黑龍江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專題聽取匯報,逐條逐字推敲,研究破解生態環境領域突出難題。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王永康和黨組成員、副主任聶雲凌召開專題會議推進落實。省人大組成工作專班,深化運用『四個體系』壓實各方責任,深入開展省內外調研,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反復打磨修改,力求在《條例》中體現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體現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積極回應近年來生態環保領域執法檢查反饋的問題,全力推動監督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切實提昇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化水平。
省人大常委會堅持推動立法創新,堅持立法工作與地方實際相結合,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
黑龍江被譽為『中華大糧倉』,我國的黑土地一半以上在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把黑土地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緊緊抓在手上,采取硬措施保護好黑土地。專題聽取審議省政府關於黑土地保護情況的報告,采取『決定+條例』模式,打好黑土地保護利用的立法組合拳。制定《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率先通過地方立法嚴格保護黑土耕地,不斷推動黑土地保護在高質量軌道上穩步前行,切實把『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
為不斷豐富立法形式、增強立法實效,省人大常委會堅持體現地方特色,在制定《黑龍江省水污染防治條例》過程中,針對大冰雪、大農業的地域特點,增設了冬季融雪劑污染防治條款,將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置行為納入地方性法規調整范圍。相繼出臺《七臺河市倭肯河流域保護條例》《伊春市廢棄食用菌包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45部法規。通過制定修改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規,用『小切口』保護大環境,不斷創造地方人大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的『龍江經驗』。
盯准問題 『督』出權威 增強監督實效推動法律全面實施
省人大常委會自覺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全國人大工作部署要求對標對表,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切實增強監督實效,推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
省人大常委會連續六年組織開展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環保法和濕地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執法檢查,接連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真正做到依法監督動真碰硬,執法檢查的規格之高、力度之大、影響之廣、成效之好前所未有。
2022年開展的環保法執法檢查是對生態環保法治建設工作成效的全面回顧和檢驗評估。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帶領檢查組深入基層、直面問題,緊盯污染防治關鍵環節,持續開展『回頭看』,形成執法檢查監督『閉環』;督促各級政府舉一反三、邊查邊改,推動問題整改貫穿執法檢查全過程;組織開展隨機抽查,推動暗訪問題立行立改,為人大監督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橕。
六年來,從實地檢查、審議報告、專題詢問三者聯動,到聽取反饋報告、跟蹤問題整改、審議意見落實,省人大常委會打出了一套環環相扣、步步為營、依次遞進的人大監督組合拳。
為深入調研強化督導,省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部署要求,聚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等重點任務,到13個市(地)52個點位開展調研。通過調研推動,梳理明確國家和省相應的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以及國家考核總指標、省市考核指標和任務目標,全面評估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推動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法定責任,進一步提昇人大監督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省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聚焦重點攻堅克難,將監督工作與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典型問題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度結合、同步推進。許勤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典型案例何家溝返黑返臭問題整改提出明確要求,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多次進行專題研究部署,王永康帶隊深入開展督查式調研,篩選關鍵點位、調度分析數據、研判整改效果、提出工作建議。通過『三督三查』,即督措施推進、督責任落實、督作風轉變,查清單臺賬、查任務進度、查整改成效,持續跟蹤監督,深入推動整改。9月28日,許勤在《關於跟蹤監督何家溝返黑返臭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上批示:『省人大常委會黨組認真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履職盡責,跟蹤監督有力,提出工作建議可行』『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人民情懷,把何家溝水環境問題解決,保護好松花江「母親河」』。
人民有需 人大有為 善用法治『利劍』推動生態持續向好
省人大常委會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
人民的需求在哪裡,人大的工作就在哪裡。省人大常委會連續五年組織開展生態環境狀況公眾滿意度調查,傾聽民聲民意,形成調查樣本近19萬份。今年,參與人數達到80172人,創歷年之最。特別是五級人大代表佔被訪者總數的51.05%,充分體現了公眾尤其是人大代表對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關注。五年來,共召開座談匯報會166場,累計收集意見建議2300多條,體現了傾聽民聲民意的鮮明態度,確保在人大工作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
省人大常委會堅持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畜禽養殖糞污亂堆亂放和偷排、使用化肥農藥的農田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等問題,在《黑龍江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制定過程中,立法專班通過深入實地明察暗訪、面對面深度訪談、比對分析數據變化、提煉總結典型經驗,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防止化肥農藥污染、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出規定,著力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和精准度。通過廣泛凝聚共識,積極主動作為,切實將人民群眾智慧轉化為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2022年,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81.3%,劣V類水體清零,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均達到或好於Ш類標准;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5.9%。全省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居全國第一,森林面積居全國第三。一組組數據呈現了黑龍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顯著成效,體現了黑龍江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更好期待的堅定決心。
今年9月,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率領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到我省進行濕地保護法執法檢查,充分體現了全國人大對黑龍江的重視和關懷,體現了對黑龍江生態文明建設的關心和支持。檢查組認為,黑龍江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完善濕地保護體系,持續加大保護修復力度,推動濕地保護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機結合取得新進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