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31日訊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1月~11月,牡丹江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連續七個月全省排名第一。
不僅如此,還有一組亮眼又提氣的數據:全市27個工業大類中有19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12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非金屬礦采選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4個行業增幅達到30%以上。全市10個縣(市)區和開發區全部實現正增長,為工業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橕。
好消息接踵而至。百威新上聽裝生產線及純生設備、林口奧豐石墨采選等40個項目竣工投產。開展『千企技改』行動,樺林佳通、九山木業、紅星機械等82個技改項目順利推進……在牡丹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動能澎湃。
這份殊為不易的成績單如何取得?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牡丹江市委主要領導表示,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期間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部署要求,聚焦省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准確把握牡丹江工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快產業結構優化昇級,持續提昇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強化工業人纔支橕,讓工業這個『引擎』煥發出更加強勁的動能。
以數字化轉型推進產業昇級
數智賦能+紙業制造,會產生怎樣的精彩蝶變?
在恆豐紙業生產車間內,六軸機器人揮舞著靈巧的機械手,在不同的工位上不知疲倦地工作。『機器人不僅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而且質量控制更為精准。』生產車間負責人說。
走進公司智能控制中心,數字大屏上21個生產機臺的狀態實時更新,兩側展示著30個生產畫面,數字屏幕正是企業數字化的一個『小窗口』。
恆豐紙業是一家擁有70多年歷史的老牌國企。企業通過打造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用數據連接車間不同單元,對生產運行過程進行規劃、管理、診斷和優化,產能比改造初期提昇5倍,人員減少25%,實現了生產效率提高、質量效益提昇、資源消耗減少、運營成本降低,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
『今年我們又投資3億元新建4萬噸低定量特種涂布紙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造紙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先進工廠。』恆豐紙業數字化總監徐祿說。
在牡丹江,數字化拓展的發展應用空間越來越大。今年以來,該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引導工業企業加大數字化改造力度,鼓勵企業打造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全市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達12戶。
創新鏈產業鏈融合互促,『科技之花』正結出『產業之果』。日前公示的2023年第二批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牡丹江有29戶企業上榜,涵蓋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新材料等產業。今年以來,該市累計有79戶中小企業獲得省級認定,認定數量位於全省前列。全市錄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企業269家、錄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企業138家,三批次推薦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07家、同比增長55%。
激活創新引擎打造產業集群
近日,省科技廳公示了2023年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名單,牡丹江市共兩個項目入圍,分別是恆豐紙業的『綠色紙基材料的阻隔、保潤、阻燃技術開發及產業化』和友搏藥業的『注射用硫酸艾沙康唑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
牡丹江友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射用硫酸艾沙康唑的開發及產業化』適用於治療成人侵襲性曲霉病與侵襲性毛霉病。項目產業化後,將填補國家注射液硫酸艾沙康唑核心化合物領域空白,並且對提振我省抗真菌藥市場具有標杆意義。
友搏藥業的成功,得益於牡丹江今年以建設東北地區特色醫藥基地為目標,加快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借助科技創新和項目建設扶持醫藥企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既要優存量,更要擴增量。牡丹江加力推進復興、振興、新興『三大產業工程』,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
聚焦全省『4567』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牡丹江根據該市『三大產業工程』中有基礎優勢、能快速突破、牽動力強的產業,深入實施產業專項行動,全力打造全國百億級林木林紙產業、全國原料藥代工藥特色藥新基地、全國寒地建材試驗基地和生產基地、世界級特色農業新名片、國際電商中心城市、全國文化旅游金地標、東北亞動漫之都、全國綠色清潔能源示范區,加快形成更多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科技創新引領核心在人纔,基礎在平臺,關鍵在轉化,動力在改革。『我們設立5000萬元科技創新基金,對優秀科技人纔實行「一事一議」,每年引進科技領軍和行業拔尖人纔10人以上、組建「頭雁」工作站等創新團隊10支以上。結合國家、省重大戰略和重點工程以及全市產業重點,全力打造一批支橕特色產業發展的牡丹江實驗室。』牡丹江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牡丹江正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模式和以政府為主導的科技創新保障機制,開展產學研精准對接,推動『政產學研用金』協同發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深化能力作風落實包聯機制
牡丹江中車金緣鑄業有限公司是牡丹江29家入圍2023年第二批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之一。公司負責人介紹:『從相關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培訓等,到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資料申報准備,工信局乾部都是一對一上門指導。』
去年底,中車金緣鑄業公司被納入牡丹江市專精特新動態培育庫。今年,市工信局通過建立動態跟蹤管理機制,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助力企業拓展域外鑄造市場業務,推動企業實現提檔昇級。
拼經濟,拼的也是乾部能力。牡丹江市把優秀乾部、專業人纔放到產業發展一線、項目建設現場、招商引資前沿。在全市范圍內推行『一線工作法』,鼓勵黨員乾部走出辦公室,在企業、園區、窗口等工作一線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作風轉變,讓實乾成為牡丹江乾部的『底色』。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將深入開展包聯企業工作作為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的重要抓手,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領導乾部包聯企業(項目)工作方案》。市委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企業問題訴求,市四大班子領導乾部帶頭深入企業一線,面對面『零距離』送政策,全力以赴解決了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題,有效促進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牡丹江市在省定四級包聯基礎上,建立起省(交辦任務)、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了領導乾部、企業項目、意見征詢『三個全覆蓋』。市級實行『8+X』、縣(市)區實行『10+X』模式,突出包聯重點,逐級明確包聯任務。目前,全市有2457名乾部深入企業項目開展包聯工作,對接覆蓋率達到100%。全市各級包聯組共收集企業問題訴求676個,辦結676個,辦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