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冬捕,帶動『冷水魚+』經濟熱起來
2024-01-03 07:54:3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梁金池 吳玉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月3日訊 近日,2023年黑龍江『冷水魚·冬捕季』火熱開場。如何借勢這場火熱盛會,在鍛造品牌、拉動經濟、造福民生的『冷水魚+』大文章中續寫新章,一時成為圈內熱議話題。

  冷水魚+旅游:

  拉動經濟的有力抓手

  2023年12月27日,在2023年黑龍江『冷水魚·冬捕季』活動開幕式現場,上演了一場魚躍人歡的冬捕盛宴。

  『開網出魚啦!』隨著連環湖漁業魚把頭李克文的一聲令下,捕魚的大網在湖中被緩緩拉出,草魚、鰱魚、鮭魚等不同種類的冷水魚在冰面上活蹦亂跳。

  『今天這網魚出得非常好,咱們迎來一個大豐收!』李克文說,這頭網魚的品種特別多,這條2000多米大網至少撈出30多萬斤的魚。

  河南游客張志遠說:『太震撼了,現場很熱鬧,都說看到魚,年年有餘,我也希望來年越來越富有。』

  『接下來縣裡還有40場左右冬捕活動,能夠產近500萬斤冷水魚。』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副縣長王東福介紹,當天冬捕的冷水魚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銷售,總成交量達到60萬斤,銷售額達900萬元。

  除杜爾伯特縣主會場外,本屆冬捕季還設置了哈爾濱市、撫遠市、漠河市等多個分會場。

  在祖國最東端的『中國鱘鰉魚之鄉』撫遠市,近500名游客專程來到冬捕節現場,感受赫哲族漁獵文化。在魚把頭的指揮下,數千米漁網被拉出江面,其中一條體長2.7米、重170斤的養殖鱘鰉魚成為頭魚。

  頭魚競拍者金貴發說:『頭魚代表著幸運,也代表著豐收、喜悅,我能拍到頭魚,非常高興,這是一個好彩頭!也預祝來年能有大豐收。』

  冷水魚+科技:

  帶動產業的強勁動力

  冬捕季活動期間,全國內陸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現場會議在大慶市成功舉辦。高質量發展科技漁業,加快水產種業提昇,成為與會代表普遍關注的議題。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黑龍江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助力漁業種業創新發展,已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簽訂科技合作戰略協議,支持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與大水面頭部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合作,在大慶青花湖和龍虎泡建立產學研基地與博士後工作站,在撫遠市和杜爾伯特縣建設科研試驗基地。

  目前,黑龍江省鱘鰉、虹鱒、鯉科魚類繁育技術已達國內領先水平,扣蟹苗種培育自給率達40%以上,小龍蝦越冬繁育技術取得突破並應用生產。

  『國家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黑龍江水產種業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和階段性進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農業農村部淡水水產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鄭先虎介紹,黑龍江省建成了北方最大的淡水水產種質資源庫,保存冷水性魚類種類、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我們將結合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合作開展「冷水魚科技會戰」、大水面生態漁業、鹽鹼水域綜合開發利用、構建漁業科技創新基地等項目。』鄭先虎介紹,下一步將以種業為牽引,從科技、綠色、質量、品牌等方面推進『四個漁業』建設,實現冷水漁業振興。

  冷水魚+文化:

  促進振興的重要載體

  冬捕季主會場活動以蒙古族漁獵文化元素為主,融合杜爾伯特第七屆冰雪那達慕內容,布魯、踢烏蘭紅等民族游藝項目精彩亮相。來自各大飯店的知名廚師,支起灶臺現場制作魚羊宴。

  在撫遠冬捕節現場,赫哲族漁民還烹制了純正的『赫哲魚宴』款待來自八方游客,共慶漁獵豐收。

  漁獵文化的傳承發展不止局限於美食,更被這片肥沃黑土地上的人們貫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佳木斯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聾人教師吳靜正在用手語教授聾啞學生制作魚皮畫,學生們分工合作,對照圖樣剪貼魚皮,制作畫框。

  吳靜告訴記者,她每天都給學生上魚皮畫制作和服裝加工的課程,通過傳授源自赫哲族的優秀漁獵文化,希望孩子們掌握一技之長,今後擁有穩定的生活。

  該校校長付景仁介紹,魚皮畫技能課的開辦是特殊教育的一抹亮色,既實現了特色化、職業化、持續化發展,又實現了本土優秀傳統的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旅游促發展,科技添動能,文化助振興,『冷水魚+』這道題,還將有哪些新思路、新解法?讓我們在持續火熱的『冬捕季』中,繼續尋找新答案。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