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冠軍之城,蓄力前行
2024-01-03 07:54: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月3日訊 近日在『奧運冠軍之城』七臺河舉行的2023~2024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不但讓更多人感受到這座培養4位冬奧冠軍、獲得7枚冬奧金牌的小城濃厚的短道速滑體育文化積淀,更讓人看到了這裡不斷加強的場館硬件條件、雄厚的後備人纔基礎。現在場館條件不但能滿足本地運動員需要、還吸引全國各地運動隊來此訓練;全國各地的青少年主動來七臺河學短道速滑、在訓運動員超過600人……作為『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纔基地』和『國家短道速滑七臺河體育訓練基地』,七臺河短道速滑的未來讓人充滿期待。

  從『野冰場』到『三塊冰一個中心』

  訓練硬件條件優質提昇

  日前,中國首位冬奧金牌獲得者楊揚回到七臺河時,來到萬寶公園荷花池的露天冰場上,與孩子們一起滑冰、做游戲。而像這樣的室外冰場,很多人稱之為『野冰場』,對楊揚來說,來『野冰場』可謂是重溫童年的記憶。

  『孟慶餘剛開始教滑冰時,就是在這種河面上、水泡子上的「野冰場」。』七臺河短道速滑奠基人孟慶餘教練的妻子韓平雲說,那時在寒冷的冬天裡,孟慶餘每天凌晨2時就要起床,拖著自制的簡易澆冰車,澆築訓練場地。室外冰場無遮無攔,孟慶餘和隊員們皮膚經常被凍裂。後來張傑等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隊伍獲得了到哈爾濱駐訓的機會。但因為資金有限,條件仍然艱苦。

  隨著七臺河短道速滑培養出楊揚、王濛、范可新等冬奧冠軍、世界冠軍,近年來,七臺河也興建起自己的室內冰場。本次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期間,武大靖等運動員都感嘆,比賽場館的冰場質量非常不錯。

  近幾年還有不少外省市隊伍選擇來到七臺河訓練。七臺河市副市長王婷介紹:『為了能把七臺河打造成全國各地隊伍轉訓、輪訓的基地,成為國家體育人纔培養、教練員培養的基地,我們將繼續打造硬件條件。很快我們將啟動建設七臺河市冰上訓練中心,這個中心建成後七臺河將擁有以「三塊冰、一個訓練中心」為核心的短道速滑訓練基地,將進一步有助於七臺河承接國家大型賽事和培訓任務。』

  看到如今這些變化,韓平雲感慨,現在的訓練條件真是太好了。

  從『求人學』到『全國孩子主動來學』

  後備人纔基礎堅實雄厚

  在本次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幕式上播放的一段錄音,讓七臺河人心生驕傲——錄音中,多位來自北京、內蒙古烏海等地,目前在七臺河學習短道速滑的小運動員紛紛表示,來到七臺河,就是想成為世界冠軍。11歲的李楠是他們中的一員,他來自雙鴨山市寶清縣五九七農場。因為喜歡滑輪滑,李楠爸爸想方設法聯系到七臺河的教練,把他送到了七臺河訓練。

  『和當年完全不一樣了。』韓平雲回憶說,當年孟慶餘可是跑遍了當地所有學校的運動會,看好哪個孩子,就帶上禮物到孩子家裡勸家長讓孩子學滑冰。

  『目前七臺河短道速滑在訓運動隊伍22支共有622名中小學生,小一些的孩子5歲到6歲,最大的16歲,輸送到省級以上運動隊的運動員還沒有算在其中;同時我們還打造了16所冰上特色學校。我們現在能夠做到七臺河市域內以及城鄉中小學「校校有冰場、人人會滑冰」。』王婷說。

  除了以運動成績吸引孩子,七臺河市目前雄厚的後備人纔基礎,更多還是來自全新的體教融合人纔選拔體系,特色校-基礎班-重點班的金字塔式人纔培養體系,保證了各學校能夠源源不斷地向專業隊輸送有潛力的孩子。『我們的人纔培養模式被國家體育總局推為全國學習的「七臺河模式」,我們還要進一步在中小學和與我們聯系比較密切的城市推廣這種模式。』王婷表示。

  從孟慶餘到『孟慶餘們』

  精神底色仍是『冠軍城』成功內核

  『當年七臺河的運動員在全國拿了好成績,其他隊伍都不服,都說「你們那麼小的地方,連像樣的場地都沒有,憑什麼」?』韓平雲說。

  七臺河這樣一座目前戶籍人口只有74萬多人的小城,能夠培養出4位冬奧冠軍、奪得7枚冬奧金牌,以城市體量和經濟實力來說,確實是個奇跡。

  但沒有任何奇跡是憑空而來的。在七臺河,很多當年孟慶餘的朋友都喜歡提起他的綽號『?子』,孟慶餘身上最可貴的就是那種為了實現夢想可以全身心投入、不計個人得失的『?』勁兒。

  在孟慶餘2006年下鄉選纔途中遭遇車禍、因公殉職之後的這十幾年,韓平雲還是習慣時不時去隊裡看看『當年的孩子們』。她的感受是,訓練條件、人纔基礎都在改善,訓練方法也日益科學化。

  孟慶餘的弟子們如趙小兵等人,後來很多也都當了教練,為七臺河的短道速滑事業繼續奉獻。有些人雖然退休,仍傳承著孟慶餘留下的精神底色。

  張傑是七臺河第一位世界級冠軍,她的丈夫董延海是楊揚的啟蒙教練。曾經在國外和南方大城市工作的夫妻倆,在得到七臺河市回鄉執教的邀請後,毅然放棄此前優厚的條件回到七臺河。回鄉後,張傑組建並執教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特奧速滑隊』,帶領孩子們在世界冬季特奧會、夏季特奧會上共奪得7枚金牌。張傑告訴記者,國外給出的待遇非常優厚,但她作為教練還是更想為國家培養更多冠軍。目前,張傑擔任七臺河職業學院張傑冰上運動學院院長。

  與張傑、董延海、趙小兵這些大師哥、大師姐相比,80後張利增無疑是不折不扣的『小師弟』。運動員時代曾跟隨孟慶餘5年的他,退役後也在七臺河開始了自己的教練生涯。由於工作出色,他還入選了北京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的中方教練組。目前他回到七臺河工作,把國家隊的先進理念、訓練方法帶回七臺河。很快,他還將作為教練隨國家隊參加韓國江原道青冬奧會。值得一提的是,青冬奧會運動員候選名單中,有兩人來自七臺河。

  如今的七臺河短道速滑,無論人纔基礎還是訓練條件,都具備繼續創造輝煌的條件。而七臺河短道速滑的精神底色,更是他們未來奔向成功的內核。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