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8日訊 隨著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灑在祖國東極撫遠上,被冰雪覆蓋的江河、森林、田地感受著陽光,細數春日的到來,只待冰雪消融伸展埋藏一冬的身姿。自2017年起,有一群人一年四季都會出現在江水邊、林子裡、田地旁守護著它們。這些人被稱作河湖長、林長和田長。
近年來,我省著力推動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走深走實,龍江的每一條河流、每一片林子、每一塊土地實現了專人管護。如今,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麗生態圖景正在龍江大地呈現。
守護好龍江的綠水青山
王淑坤,是松花江佳木斯向陽區萬力社區段的河長。不論寒冬,還是夏日,她都會按時出現在江邊,開展巡護工作。撿拾垃圾、維護環境、制止破壞,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讓王淑坤深刻體會到河長的意義:『松花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守護好江水不被污染破壞,就是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
王正堂,是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穆棱林場的林長。『我們林場共有8.7萬畝林地,紅松、落葉松、樟子松、雲杉、樺樹、水曲柳……』介紹起林子裡樹木,他如數家珍。『3月份抓防火,4月份植樹造林,6月份清林撫育……』一年來,他帶領林場職工們如照顧孩子一般,呵護林木茁壯成長。
吳艷秋,是哈爾濱市樂業鎮葦子村的村級田長,雖然現在是冬閑期,她依然會每天頂著寒風去田間地頭走一走,認真查看村裡耕地的情況。『開春就要種地了,現在把耕地保護好,就能保證新的一年大家伙種出豐收糧!』
王淑坤、王正堂、吳艷秋,是我省成千上萬名河湖長、林長、田長的一個個縮影。他們是寶貴生態資源的守護者,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第一踐行者。2023年,我省充分發揮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制度優勢,在各級河湖長、林長和田長的共同努力下,生態資源得到了加強保護,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
國控斷面優良水體達到82%,松花江乾流水質穩定保持優等級;林地面積達到2162萬公頃,位居全國第四,森林蓄積量達到21.58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二,擁有12處國際重要濕地,數量位居全國之首;黑土耕地面積達到1.56億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557.64億斤,實現『二十連豐』。
協同聯動創新建立保護制度
在佳木斯建三江管委會下轄的12個農場裡,河湖長、林長和田長有了新的身份轉變——『三長』。佳木斯建三江管委會通過協同聯動機制,整合現有人力資源,創新成立了『三長制』,並且結合『三長』工作職能制定印發《建三江管委會『三長制』履職手冊》。
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大興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學軍介紹,『作為「三長」,我們定期開展巡林巡河巡田的「一巡三查」工作,主要巡視檢查毀林毀草毀濕、河湖「清四亂」、黑土地保護情況,及時解決各類生態環境問題。』
雙鴨山市饒河縣也圍繞著河湖長制、林長制和田長制,整合農、林、水、濕地等部門工作職責,探索建立了『多長合一』的生態總長制度。
饒河縣生態總長制辦公室負責人魏屹表示:『生態總長制度一改往日多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落實各級生態總長121名,整合組建400多名的生態總長網格員隊伍,有效構建起了河湖林田的大網格管護體系。』
據了解,『三長制』、生態總長制度都是依托我省此前印發的《『林長制』『河湖長制』『田長制』聯動機制工作方案》,創新建立的生態保護制度。
《工作方案》提出,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針對河湖治理、林草資源和黑土地保護等問題,探討解決途徑,形成共識,適時開展聯合督查及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推動河湖治理、水質改善,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黑土地保護、耕地保護紅線等重點任務。
省林長制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省林長制辦公室、省河湖長制辦公室、省田長制辦公室將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加強部門聯合,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機制,及時發現、制止、報告損害生態環境行為,加快我省生態治理體系建設,為綠色龍江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從『讓群眾滿意』到『讓群眾幸福』
冬日的呼蘭河畔,鐵力市水文化主題公園建設施工如火如荼。據了解,水文化主題公園是鐵力市建設幸福河湖實施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主要工程之一。
鐵力市水務局河長辦主任郭建峰介紹,在建設過程中,將通過清理雨水水渠淤泥、栽種水生植物恢復沿河生態廊道,進一步改善呼蘭河水生態環境,提昇沿岸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幸福河湖的目標,是要建設讓居民們具有高度安全感、獲得感與滿意度的河流湖泊。』郭建峰說。為此,鐵力市以強化河湖長制為抓手,重點實施呼蘭河可持續發展、桃山灌區續建配套、水利數字孿生等項目,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等領域系統建設幸福河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讓群眾滿意』到『讓群眾幸福』河湖管護目標的改變,源於我省在2023年發布的第7號省總河湖長令《黑龍江省幸福河湖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5年)》。
《行動方案》中提出,要立足我省河湖自然稟賦和生態優勢,聚焦打造宜居河湖環境、共建濱水發展帶等方面,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幸福河湖。截至目前,我省推動28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先行先試,完成490條年度河湖健康評價,加快實現打造彰顯龍江地域特色的幸福河湖。
生態保護,久久為功。回首過去一年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全力推動實現『守護好森林、江河、湖泊、濕地、冰雪等原生態風貌』的嶄新進程,也反映出全省各級河湖長、林長和田長共同建設美麗龍江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