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文化旅游『特』字當先
2024-01-26 09:51: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欣 馬智博 劉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這個冰雪季,我省旅游人氣火爆熱度屢創新高,多項數據突破歷史,交出了一份振奮人心的文旅『成績單』。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加強文旅產業市場化運營、標准化建設、規范化管理、智慧化賦能,不斷提昇文旅產業發展質量。持續開展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兩個『百日行動』,不斷增強龍江特色文旅吸引力。持續叫響『北國好風光·美在黑龍江』品牌,更好發揮旅游資源優勢,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更好轉化為金山銀山。借勢當下良機,如何推動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我省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將目光聚焦於『文化旅游「特」字當先』——

  發展特色文化旅游有『熱度』更要有『溫度』

  『省市各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具體措施,新業態、新場景層出不窮,省內外主流媒體以及自媒體的矩陣式多渠道宣傳,幾場大雪把黑龍江的冰雪環境和氛圍「拉滿」……種種利好因素的疊加,讓今冬龍江冰雪旅游火熱「出圈」,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省人大代表張貴海表示,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就要抓好創新產品供給,提昇服務質量等各項工作,讓龍江的四季既有『熱度』又有『溫度』,不斷激活文化旅游內生動力。

  張貴海代表認為,除了要提供更加精准、精細的服務外,還要發揮黑龍江人的主人翁精神做好『東道主』,為消費者和遠方的客人提供優質服務。增加四季貫通的旅游業態,通過新項目、新業態、新場景吸引人們到黑龍江體驗時時新、年年新的感覺。此外,還應將旅游景區、街區、城區、農區、林區形成多區結合、多區互動,深度挖掘區域中的文化,讓文化為旅游賦能,打造具有龍江特色的產品。

  發揮資源優勢做精康養旅游

  省人大代表高廣生表示,我省冬季冰雪旅游特色鮮明,夏秋季旅游也極具打造價值。因此,我省要打造好這兩大旅游品牌,使冰天雪地和綠水青山都變成金山銀山。

  夏季,當南方開始『高熱』之時,我省的『天然大空調』已將冷氣開大,處處藏著清涼與舒爽。借助天然優勢,做好夏季文旅項目的開發,形成一批形式多樣的特色旅游項目,讓游客們在盡享夏日清涼的同時,玩得開心,游得暢快。高廣生代表說,我省的黑土地和森林環境也有利於中藥的種植與發展,應大力推進森林康養及中醫藥康養旅游,在哈爾濱、牡丹江、七臺河、伊春等地開闢『森林康養+中醫藥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及旅游路線,提供體驗性強、參與度廣的健康旅游產品;重點建設一批集森林旅游、中藥材種植田園及采摘、藥膳食療保健、中醫藥養生保健於一體的康養旅游基地,助力我省夏秋季康養旅游的內涵更加豐富,將我省旅游品牌的『特』字文章做大做強。

  用『文化自信』做好『長紅』的延續

  省政協委員馬佳表示,黑龍江省的冰雪、文化、美食,還有熱情好客的群眾,成就了今冬冰雪旅游的火爆。接下來,應思考將文旅深度融合,圍繞特色鮮明的冰雪文化主題,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冰雪文化旅游IP品牌。『例如,哈爾濱的冰雕藝術和松花江冰雪嘉年華、省雜技團的「冰秀」以及省京劇院創排的《冰道》等都是對冰雪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馬佳說。

  非冰雪季,如何用『文化自信』來做好『長紅』的延續?馬佳認為,可圍繞哈爾濱獨特的建築風格,如哈藥六廠可以和歌劇相結合,演繹屬於哈爾濱的『北歐風情』;將傳統戲曲中的紅色經典與龍江的紅色教育基地結合,如京劇《智取威虎山》《趙一曼》等劇目可截取片段在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巡回展演。

  深挖民族特色底蘊助推經濟發展

  省人大代表盧艷華認為,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弘揚民族文化、推廣傳統文化,提昇國家形象和軟實力。黑龍江有著包容互鑒的少數民族文化底蘊,滿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在此聚居生活,歷史積淀深厚,民風民俗以及節慶活動極具地方特色,值得游客前來一探究竟。

  『要依托地域特色,圍繞民族民俗、田園風光、非遺技藝等元素,加快開發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塑造更多具有黑龍江特色的民族旅游品牌,推動民族地區旅游發展,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地方性節慶活動,把傳統民族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盧艷華說。

  作為赫哲族非遺文化傳承人,盧艷華表示,我省應在傳承和保護文化的同時,將『伊瑪堪』等文化瑰寶搬上舞臺、景區,為更多的游客和市民打開了解、體驗少數民族文化的窗口。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