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訊 (記者 許諾)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王迪表示,設立黑龍江省旱田鹽鹼地改良利用試點,充分利用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耕地後備資源,打造黑龍江省鹽鹼耕地改良利用試驗和實踐的先行先試典范,是破解耕地後備資源科學選取與利用難題的迫切需求,勢在必行。

王迪表示,黑龍江省地處世界上三大蘇打鹽鹼地集中分布區之一的『東北松嫩平原蘇打鹽鹼地集中分布區』,鹽鹼地近1400萬畝,鹽鹼地分布廣、面積大、類型多樣,目前仍然有1200萬畝未被利用,佔鹽鹼地總面積的85%,是一筆『沈睡』的寶貴財富。鹽鹼地的有效利用是耕地擴容、提質、增效的重要渠道,是糧食增產的『潛在糧倉』,也是重要的後備耕地戰略資源,開展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對做好糧食穩產保供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意義重大。
王迪建議,開展黑龍江省旱田鹽鹼地改良利用試點,開展改良示范,是開發耕地後備資源的迫切需要。通過設點先行先試,探索科學有序進行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改良利用,將為我省著力健全和完善耕地後備資源開發利用政策體系,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更好開展鹽鹼地等耕地後備資源綜合利用積累更多實踐經驗。
試點設立和建成後,通過省內科研院所和農業領域專家隊伍合力攻堅,對標種植資源農業『芯片』開展耐鹽鹼作物精准鑒定和新品種選育,系統長期地進行物理、化學和生物綠肥等農藝方法綜合改良措施實踐,篩選自主創新品種、尋求最優改良物質、強化技術集成,將試點地塊改良成高標准農田,真正把鹽鹼地改良利用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有力填補科技研發與成果推廣中的空白地帶,促進更多適應我省農業發展實際需要的創新成果早日落地見效。
以此為基礎,各試點通過發揮位於『東北松嫩平原蘇打鹽鹼地集中分布區』區位優勢,綜合省內科研資源,聯合與引進全國范圍內科研院所、農業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將更多優良耐鹽鹼作物品種和先進技術引入示范地塊開展田間耕作試驗,用大田作業實踐代替以往小區試驗,取得鹽鹼地塊改良耕作實踐的第一手數據。堅持『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相結合,篩選真正適合黑龍江省西部鹽鹼地區的優良作物品種品系,實踐檢驗鹽鹼改良技術成效,開展鹽鹼地綜合改良利用技術集成與創新。
王迪表示,開展未利用地耕地化改良提供先驅示范和標杆榜樣,打通我省糧食產能提昇中鹽鹼地後備耕地資源潛能挖掘的『最後一公裡』,成為鹽鹼地耕地後備資源科學有序開發先行先試的典范和標杆,在全國范圍內引領蘇打鹽鹼地綜合改良利用方向,推動黑龍江省鹽鹼地綜合改良利用走在全國前列,為實現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