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圓圓的福字窗花與院子裡的撮羅子相映成趣;獨特的鄂倫春族服飾、華麗的獸皮制品、精美的手工藝品鋪陳滿屋;電視機裡重播的『春晚』、喜慶的紅色紋飾、滿牆的照片『講述著』鄂倫春族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淳淳的民族風與濃濃的年味兒完美融合,繪就了一幅喜慶祥和的美好畫卷。
大年初四,記者來到十八站鄂倫春族鄉,走進郭寶林老人的家,在這個充滿鄂倫春風情的小院裡,感受別樣年味兒。

郭寶林和老伴戈曉華與記者聊著家常,傳遞著新年的喜悅。
『春節對鄂倫春族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整個家族的人聚在一起過大年,吃飯、喝酒,圍著篝火跳舞,熱鬧極了!』
『從前在撮羅子裡過年,我們會包一人一個的肉餡大餃子,放在火堆裡烤熟,配上野菜乾一起吃,小孩子們吃一個就飽飽的了。現在,我們和漢族一樣在大年三十晚上包餃子,做一大桌年夜飯,除了手把肉,還有各種肉類、蔬菜、海鮮,相當豐富!』
郭寶林和他的老伴戈曉華的臉上滿是笑意,熱情地和記者拉著家常,『多虧了黨和政府的關懷,鄂倫春族人纔能走出大山、建村定居,過上幸福生活。如今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盼頭!』

窗上喜慶的福字窗花與鄂倫春族特色服飾、小院裡的撮羅子相映成趣,帶來別樣年味兒。
對於哈爾濱旅游業爆火後的第一個春節,郭寶林一家感觸頗深。春節前夕,『爾濱』持續推陳出新,鄂倫春族人得以走上中央大街。可愛精致的?角帽、獨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雄渾悠揚的鄂倫春語歌曲在網絡上一炮而紅,鄂倫春文化走上了更大的舞臺,也讓鄂倫春族人對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我帶著鄂倫春樺樹皮手工制作技藝錄制了央視《新春非遺之夜》節目視頻,把我們精美的樺樹皮手工藝品展示給了全國觀眾!』郭寶林的女兒郭紅霞高興地說,『今年,我們的樺樹皮工藝品在漠河的鄂倫春族非遺手工藝品國營店開售了,游客們既能看得見、又能摸得著,希望更多的人感受到我們鄂倫春文化的魅力,也希望鄂倫春文化繼續傳承、發揚光大,早日成為我們大興安嶺的靚麗名片!』

在郭寶林家門口,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春節的喜慶氛圍讓小院格外溫馨。
新春佳節,幸福美滿、有期有盼成為唯一主題,也是所有鄂倫春族人的年味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