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2日訊 22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龍年首場專題新聞發布會,就獲國務院批復的《黑龍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邀請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和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趙景海就《規劃》主要內容、主要特色等方面進行主旨發布。
《規劃》確定了我省空間發展的具體布局和措施,提出了耕地保護、生態環境、城鎮布局、歷史人文、特色風貌、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規劃舉措,以及對外開放和區域協調的總體策略;明確了規劃管理和實施保障等內容。
《規劃》提出『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將我省建設成為「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核心區、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區、沿邊開放開發合作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以『三區三線』為基礎,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和城鎮等功能空間布局,構建『三山四水兩平原』『一圈一團七軸帶』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規劃》是黑龍江首部『多規合一』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具有五個特色:一是以『五大安全』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優化城鄉功能布局、用地結構和要素配置,銜接各類專項規劃,統籌安排重大平臺、重點項目的空間布局。二是以『農業強省』為目標,全力保障龍江現代化大農業建設。通過實施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拓展農產品生產空間、統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策略,構建全省『三區兩帶』農業空間發展新格局。三是以『綠色低碳』為理念,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圍繞『綠色龍江』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5.13萬平方千米。構建『三山四水多點』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四是以『魅力龍江』為抓手,著力打造北國好風光、美在黑龍江的特色空間。構建『一核四區、兩帶兩脈、特色集聚』的景觀風貌空間格局,塑造我省『寒地黑土、冰天雪地、北國邊疆、壯美山河、神奇歷史、魅力文化』的全域風貌特色。五是以『雙向開放』為關鍵,構建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
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張迎介紹,《規劃》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規劃思路重點體現『一新一優三高』,即走生態優先新路,重點優化空間結構,突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技術邏輯更加突出『三個導向』,即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治理導向。
在群眾比較關心的塑造高品質生活空間方面,張迎介紹,《規劃》構建以哈爾濱都市圈為核心,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紐帶,連接多城市、多中心的『一圈一團七軸帶』網絡化城鎮空間開發格局,推動國土空間品質躍昇,塑造集約高效和生機活力的生活空間。
《規劃》在服務供給上『提能力』。均衡、高效統籌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均等共享的公共服務空間體系。引導居住、就業和各項配套設施多中心、組團式均衡布局,積極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昇城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打造高品質、多層次的城鄉生活圈。推動城市存量空間盤整、激活和優化,支橕城市更新行動。
《規劃》在景觀塑造上『美四季』。以自然地理特征為基礎,以歷史文化為脈絡,引導城市發揮特色優勢,塑造全域全季景觀風貌格局。保護以城市公園、社區、街區、街道、綠道為重點的藍綠生態空間,促進藍綠空間與生產、生活空間相融合,健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展示體系,加快城市鄉村美化綠化,推動全域風景建設和冰雪重塑,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