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身在最北方 心向黨中央?北極光下的護路人
2024-02-23 08:07: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23日訊 北緯53°的漠河,祖國最北、氣溫最冷、極光最炫。從漠河市通往北極村的公路,時不時飄起雪花兒,一輛輛找『北』自駕游的汽車呼嘯而過,車輛夾帶著的雪粒打在正在橋涵上面清理積雪的G111公路養護工胡繼偉的臉上、身上……對於這些,在這條公路上奮斗了27年的胡繼偉來說,早已經習慣了。

  胡繼偉是京漠G111公路最北路段的漠河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阿木爾養護中心主任,中心有12名養護職工,平均年齡40歲。阿木爾養護中心負責81公裡的養護路段,這一路段是進入北極漠河『尋北游』的必經路段,每年5月冰凍初融,10月漫天飛雪,雪期長達7個月,歷史最低氣溫-53℃。

  『這個冬季室外溫度多在-40℃左右,最冷的時段是凌晨4點多到上午11點多。』胡繼偉說。

  凌晨2點,胡繼偉起床,帶好午飯,開始一天的清雪工作。『凌晨是最冷的時候,從熱乎乎的室內出來,整個身體瞬間就被寒氣「打透了」,不過乾起活來會好一點。』胡繼偉說。

  雪情就是命令,保暢就是責任。

  養護中心有兩臺大型清雪設備,對主要公路進行清雪和養護。由於所處的地區冬季降雪量大、降雪急、氣溫低,清掃任務重,許多養護工經常幾天幾夜連續作戰清雪,只為在車輛出行高峰前完成清掃任務。

  在81公裡養護路段上有大小橋涵100餘個,這些橋涵的清雪多數是采用人工來完成的。養護工時文強說,冬天這裡有最極致的冷、最透骨的寒;夏季這裡的蚊蟲特別厲害,叮到身上特別疼。『冬天穿最厚的棉衣棉褲和棉鞋御寒,夏天穿最厚的單衣單褲防蚊蟲。』

  阿木爾養護中心的養護工都是本地人,他們熟悉這裡的自然環境,已經『適應』了艱苦的工作環境。每天養護工要在路上工作八九個小時,遇到雨雪天氣清雪保暢,在路上工作十多個小時更是常事。『這個冬季旅游車輛特別多,路兩側的美景,成為不少南方自駕游游客拍照的地點,保持路面清潔暢通十分重要。』忙碌的養護工們說。

  自去年入冬以來,漠河市中小雪不斷,加上旅游車輛比以往增多,清雪保暢任務重。養護工人們早上帶的午飯,到了中午已經冰涼了。在這裡工作25年的馮小龍說,這樣的『冰涼午餐』對於養護工們來說,是常態。

  有一次,漠河市突遇暴雪天氣,阿木爾養護中心的全體職工凌晨四五點鍾就出發清雪,頂著寒冷的北風,連續上道作業48小時。看著一輛輛自駕游車輛順暢通過養護路段,養護職工們掛滿冰霜的臉頰上露出了笑容。

  隨著漠河旅游事業的快速發展,每年通過養護路段的自駕游車輛3.4萬臺次左右,路面的破損嚴重影響過往車輛行駛安全。阿木爾養護中心根據職工提出的『圓坑方補』現場拌料的辦法來修補坑槽,使路面抗壓性增強,大大提高了路面完好率。養路段地處高寒地區,每年冬季涵洞冰堵問題嚴重,養護中心采用『縱橫排水法』『攔截地下水』等處置辦法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每年夏季,阿木爾養護中心的職工們頭頂炎炎烈日,克服各種蚊蟲叮咬,精心設計花卉造型,增設景觀圍欄,平均每年栽種70餘個花池,給過往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從20世紀80年代組建道班到現在的養護中心,一代代養護工人們在荒無人煙的林海深處默默守護40餘年。通過他們的辛苦努力,保證了來往車輛的行車安全,從高速路建成至今,沒有發生一起因養護不當造成的交通事故。

  阿木爾養護中心的養護職工們在工作中始終牢記『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社會職責,把『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融入家國情懷,確保了公路的『暢、潔、綠、美、舒』,營造了一個『車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良好公路環境,為漠河向北開發新高地貢獻出護路人新的力量。(來源:黑龍江日報)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